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75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22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95篇
理论方法论   222篇
综合类   1358篇
社会学   509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文欣 《生存》2020,(13):0219-0220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师要重视采取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研究情境教学方法,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引入情境教学对策,从而不断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于永君  徐好 《生存》2020,(10):0058-0058
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我们学校也与时俱进,提出了“326学导模式”教学,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导学案”,把传统的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高质量高效益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4.
5.
刘娅楠 《生存》2020,(14):0159-0159
过程写作法最先源自于西方学者的研究之中,相比于传统成果写作法的更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教学,在21世纪初也逐渐被我国学者和教师们引入并付诸实践。作为一种创意写作方法,过程写作法一经应用就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欢迎,其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有着颠覆传统成果写作法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立足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视角,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过程性写作教学法的应用以供各位同仁借鉴一二。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创设某种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与暗示,让其体会并进入情境,能使学生较快理解和掌握那些抽象的技能训练要求,同时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觉。  相似文献   
7.
采用“情境”教学的几种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情境环境,探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鉴赏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直觉感悟阶段、体验理解阶段和认识评价阶段。在整个鉴赏过程中 ,又渗透、交织着注意、感知、想象、通感、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与"亲近化"是不同话语体系、不同文化心态的产物。"陌生化"与"亲近化"是相生相克、相斥相引的两大"力场",是对峙而又聚合求平衡的"两极"。在它们相斥相吸的运动过程中应该有一种平衡状态——"明悟化"来制衡聚能。"明悟化"就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梯玛仪式“玩菩萨”中的剪纸、绘画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性符号,包括剪纸天门、天梯、天钱、纸人纸伞、穿衣儿粑粑、神案等,考察其在堂中各自的位置、数量、用色及形式,从艺术形态学和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梯玛自己的解释和在仪式中的具体作用,同时与其他民族民间同类剪纸做比较,对“玩菩萨”仪式中的图像符号做深入的分析。并以“求子”一节为例,分析符号组成空间,符号在特定的空间情境中产生意义,阐明民间神圣符号在组成仪式空间情境中的作用,研究剪纸、绘画等符号在空间情境中意义的转换,体现出民间艺术、民间思维中象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