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起源理论与考古学实例分析,长江下游的水稻栽培发生在野生资源非常丰富的自然环境里,其驯化机制并非饥馑和用于果腹,很可能是为了增加美食的酿酒。稻作农业在良渚阶段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与复杂社会强化剩余产品生产密切相关,良渚酋邦解体后的马桥文化又退回到了狩猎采集经济。农业经济最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野生资源持续减少、人口增长和社会复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呼吁,中国的农业起源研究要摆脱一味寻找最早栽培谷粒来确定农业起源时间和地点的模式,从人地关系的互动来了解农业起源的潜因和具体进程。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按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按国别可分为吴器、越器和干器,按青铜器的文化来源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构成部分,但在西周早期的吴、越青铜器中,都出现了宗周青铜器.长江下游的宗周青铜器主要出现于康、昭时期,反映了西周早期周王朝对长江下游的经略和康昭时期周王朝对长江下游的象征性控制,而昭王之后几乎不见宗周青铜器,表明昭王之后的周王室对长江下游的象征性控制已日渐衰微.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的苏皖南部与浙北地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良渚文化,经夏商时期点将台、湖熟、马桥文化,到周代吴、越国家社会,其文明化进程经历了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曲折过程。与此相对应,长江下游的宗教信仰也经历了从史前本地传统的发达与完善、到夏商外来占卜系统的传入与发生、再到周代民间信仰的复兴与丰富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上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功能都呈现出不同特点。总体来说,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宗教神权从与世俗王权相结合的至上地位,发展为与王权分离的实用、功利地位,其与世俗王权的相互关系不断发生着改变,社会地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宗教信仰的这一变化,事实上是华夏民族早期文明发展中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4.
马丛宽 《金陵瞭望》2008,(16):25-26
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是我国沿海25个主枢纽港之一,集长江、沿海及内河运输于一体,干线铁路、公路、管道汇集.是我国内陆综合性运输枢纽。南京水路距长江人海口437公里.内联长江及众多支流和京杭大运河。2006年南京港集装箱运输突破100万标准箱.正式跨入全国百万标箱大港行列。目前南京港开辟了浦口、新生圩、龙潭、仪征、下关、上元门六大公用港区。依托南钢、梅钢、扬子、南化、南炼、仪征化纤和华能电厂等重工业基地.建成了板桥、大厂、栖霞三大成规模的临港工业港区。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然而,这种“斯密型动力”和生产“过密化”愈发展,对产生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就愈大、阻碍性就愈强.事实证明,这种早期的农村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近代工业化,长江下游地区(乃至全国)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全球变化研究"为标志的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全面收集考古资料基础上,采用考古地理学方法,利用文理交叉手段,对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初期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长江下游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乃至文明起源过程中,曾扮演过不同于其它地区的重要角色并有自身发展模式,为现代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7.
项羽秦朝末年时,被楚怀王熊心封为鲁公,在公元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淮北及江苏省全部、上海市全部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安徽和县的乌江自刎而死。项羽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就是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洽天下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     
《中文信息》2007,(6):79-86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中原地区的王朝不断更替,前后有梁、唐、晋、汉、周五代。其他地区主要在南方则有十个割据的王国:长江下游的吴、南唐、浙江一带的吴越、福建一带的闽、四川一带的前蜀、后蜀,两湖地区的楚、南平,两广地区的南汉和山西境内的北汉。这一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连年不息,政权更选频繁。五代前后七十多年共有十三个皇帝,死于非命的就有八个。所以,这个时期的陵寝建筑所剩无几,在陵寝制度上也基本没有建树。唯独地上皇陵-王建的永陵能作为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杨键 《社区》2014,(11):63-63
我上初中时,带着我们班数学最好的同学旷课到了舅舅家,舅舅家在长江下游的一个岛上,岛上有花,记得当时我们看中的是一棵腊梅树,腊梅树在一所学校里,估计这所学校过去是个祠堂,腊梅树太大了,我们只挖出大腊梅边长出的几个小腊梅,回来后也没有种活。  相似文献   
10.
羊毫笔“毫”,就是制作笔头的原料。羊毫,一般指采用长江下游、太湖沿岸的山羊毛制成的毛笔,其性柔和,笔头肥厚滋润,适宜书写对联、匾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