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为人 《领导文萃》2009,(24):64-68
作家马烽曾与陈永贵喝过三次酒。他以一个作家的视角,通过喝酒的三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描绘了陈永贵由蓦然辉煌到倏忽熄灭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
吴思 《老年世界》2011,(3):8-10
1980年2月23日。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批准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的辞职请求,免除或提请免除他们所担负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3.
苏容 《领导文萃》2010,(10):74-77
<正>父亲是儿子心中的精神力量陈永贵的小儿子陈明亮最近成了网上的热门人物,一篇题为《陈永贵之子陈明亮涉赌涉毒被刑拘内幕》的文章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然而,此陈明亮非彼陈明亮,对这条张冠李戴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4.
春秋 《决策探索》2005,(11):81-8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1978年),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还没有陈永贵的官大(陈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胡耀邦“文革”期间挨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对陈永贵极端重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以为然。直到多年以后,水利部长钱正英每次找他谈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仍然战战兢兢,胡耀邦一听这种话题就不高兴。  相似文献   
5.
大寨建大庙     
《领导文萃》2008,(2):12-14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口号。近50年后,敢于“战天斗地”的大寨人却在山头建起了一座庙。寺院在清晨7时开始演奏佛乐的时候。山下大寨村里的小商店也按时响起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声。半山腰,大寨形象代言人,中国前副总理陈永贵的半身石像默然而立。他一手开创的大寨,此时已天翻地覆,不复当年。  相似文献   
6.
石破 《领导文萃》2007,(12):69-74
跟很多农民领袖一样,识字不多的陈永贵是个热衷创作格言的人,他创作的最著名格言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其影响力之巨大,堪同朱家鼎的那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游云谷 《老友》2012,(12):22-23
1970年,新华社对全社的记者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调整。我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从新华社四川分社被调到山西分社工作。  相似文献   
8.
罗平汉 《晋阳学刊》2011,(4):134-135
提起大寨,稍上了一些年纪的人,对这个名字可谓耳熟能详。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寨和他的领导者陈永贵在山西就已经小有名气了。真正把大寨和陈永贵推向全国的,源于1963年8月的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大灾面前,陈永贵和大队党支部却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即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卖给国家粮食不少,社员口粮不少,粮食产量不少。  相似文献   
9.
1955年,我在山西省农业劳模大会上认识了陈永贵。1959年被晋中地委派往大寨搞调研,写出了一篇《土石山区的一面红旗》的报告,山西省委通报至全省每个公社,晋中地委通报至全区每个生产大队、  相似文献   
10.
长风 《老年人》2005,(10):38-39
提起陈永贵的名字,如今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他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是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了国家领导人。这真是时势造英雄,连他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然而,时隔5年,到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