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悦  郭为  王静 《旅游论坛》2023,(4):110-122
支付方式的改变是中国新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非现金支付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对当今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CHFS2017)数据,研究了非现金支付方式对个体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结论如下:使用非现金支付能够促进旅游消费支出;风险偏好对非现金支付方式促进旅游消费支出具有调节作用;借贷获得在非现金支付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支付方式的不同组合,会导致旅游消费支出不同;旅游消费支出具有城乡和群体异质性。非现金支付方式对城镇地区和新一代个体的旅游消费促进作用更大。依据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辉 《经营管理者》2013,(26):148-148
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一直是实务操作上的难点,很多会计工作者对资本化确认的时点、条件、计算方式和金额存在较大的疑惑。本文在捋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针对转移非现金资产、带息债务和外币借款等具体业务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息技术的产生及其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校资金结算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现金结算到非现金结算,这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对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避免现金流转中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10)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方式有:以资产清偿债务、以债务转为资本、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以组合方式清产债务。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尽管该项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财务造假情况的发生,但会计信息的不完全性使得有些企业仍然会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虚假的债务重组方式为企业牟利。本文将指出在企业债务重组会计核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正确判定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债务重组会计核算范围  相似文献   
6.
由于结算主体、平台、理念等多方面的缺陷,导致农村地区非现金结算倍受冷落,如何普及非现金结算,笔者从加大宣传、完善设施、做优服务、加大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敬龙 《经营管理者》2009,(20):386-38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支票、汇票、本票和银行卡即“三票一卡”为主体,以汇兑、委托收款、电子支付等结算方式为补充的非现金支付结算体系。随着近几年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相继上线,定期借记、定期贷记、跨行通存通兑、集中代收付、支票异地使用等新型结算工具不断推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资金结算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高效、快速、安全的资金支付渠道。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受限于农村经济意识的淡薄、结算环境的落后、硬件设备的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先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并不乐观,大部分的农村交易与消费仍以现金结算为主。本文试就农村  相似文献   
8.
非现金支付工具替代现金的研究对于探索非现金支付手段的发展前景,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抑制通货膨胀,减少洗钱、走私等犯罪,减少国家税款流失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债务重组这一会计准则的出台是中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适应了当前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于债务重组涉及的企业非经营性收益,准则要求将债务重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从而避免了非经营收益对企业利润的歪曲。这种设定对优化企业债务重组意义深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于1998年发布了《债务重组准则》以对债务重组进行规范.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将非现金资产抵债的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并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抑制了一些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