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投资是确定多数或不确定多数投资者以集合投资的方式设立专业投资机构 ,委托专业性的风险投资管理机构为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尤其是科技型、具有巨大潜力的企业提供权益性资本 ,并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的创业 ,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 ,以上市、并购等方式退出企业 ,并获得资本增值 ,从而继续进行新一轮企业创业活动的投资形态。风险投资业在我国是十分有前途的行业 ,但如何发展风险投资业 ,应分析影响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 ,才能扬长避短 ,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分析框架和选择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风险投资自1998年以来迅速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产生了重要作用。风险投资一般采取间接投资的形式,由风险资金的供给者(投资者)、运作者(风险投资公司)、使用者(风险企业)构成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风险投资市场的主体是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资金首先从投资者流向风险投资公司,经过风险投资公司的筛选,然后流向风险企业;通过风险企业的运作,资本得到增值,再回流到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再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  相似文献   
3.
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风险投资。我国的风险投资方兴未艾,但风险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非政府资金相对较少,由此造成我国风险资金的不足并日益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瓶颈"。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储蓄余额每年却以30%的速度递增。对此,应借鉴国外实际运作经验,通过民间储蓄来筹集我国的风险资金,这就要求转变我国居民观念、培育筹资环境体系和确立合适的筹资模式,在这些方面,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个人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吸引风险资金、招聘高素质员工,并吸引媒体更多的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5.
过去城市的发展极为偏重工业及科技发展,结果为人类自身带来生存与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创意产业的提出建立了一条在新的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城市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具有发展创意产业几个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当前,政府引导、整合产业链、人才是三个发展创意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11,(22):64-64
上海市科委副总工程师陈东在“2011上海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高层研讨会”上透露,《上海市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在修订,拟通过刚氐对创投机构的救助门槛,提高对其的补助比例,鼓励创投机构积极投资上海科技型企业,缓解中小微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新修订案有望年底出台。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个人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吸引风险资金、招聘高素质员工,并吸引使媒体更多的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世界各国都把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参与及市场牵引,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但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高风险等特点,必须实行科学决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基本原则,必须在经济的总体发展中有利于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下面就市场规律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研究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辉辉 《决策探索》2007,(11):72-73
近两年来,中国的风险投资无论是投资机构总数、筹集的风险资本金总额、投资项目总量,还是风险投资及基金管理机构的从业人员等,都有大幅度的增加.据估计:目前中国大陆约有100家风险投资机构,涉及各类风险投资资本金约人民币210亿元,已投资各类创新企业的风险资金大致1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资金来源及融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资金来源 ,以及风险资金的融通方式、融通市场和风险投资的运作的论述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