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在黄土高原上,居民宁可送给饥渴的路人一个馍,也舍不得捧出一碗水。 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利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70%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环保总局数据显示:我们的饮用水50%以上是不安全的。 地球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从这个意义上讲,污染水源无异于自杀!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其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问题很多,如何治理黄土高原一直是个难题。若能抓住关键突破口,如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建设基本农田,解决粮食问题,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问题便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泾河源     
吴迪  李晓林 《中国民族》2012,(6):104-106
2012年3月12日,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的天空飘起了雪花,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们还是没有改变行程,来到六盘山腹地的泾河源头——老龙潭。清乾隆年间,中卫县令胡纪谟曾在泾河源头留下这样一首诗:无数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地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到高陵不受污。可惜我们到来的季节不对,正逢枯水期的老龙潭更像一位老态龙钟的长者,只闻潺潺水声,  相似文献   
4.
《甘肃社会科学》2012,(1):2+259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辖7县1市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常住人口194.67万人,有29个少数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甘肃省的两个特有民族。临夏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方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观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历史,最为流行的观点当属“以古证今”和“以山证原”两种观点。而事实情况是,古代山地的植被分布,只能提供一些植物恢复重建可咨借鉴的旁证资料。对于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其植被建设只能立足于现实生态环境条件,适地适树(草)适法,方能有效恢复和重建植被,以发挥其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植被恢复重建在不同类型区有不同模式,总体应由东南部的以乔灌为主,向西北部的以灌草为主逐步过渡。植被恢复重建目标应是建立与现实生态环境最为适应的人工植被类型。植被恢复、植被重建和植被保护3个方面相辅相成,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不可分割的3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恶化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的整体研究,深刻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过程及机理,指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是该地区社会经济由盛至衰的一个主要因素。黄土高原应大力种草造林,通过替代经济,减轻农民对土地与环境的压力,以黄土高原自然实体为核心、黄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为基础,在推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清风 《女性天地》2012,(12):24-26
支教,震撼姑娘心灵2009年10月5日,23岁的宁波女孩严意娜来到甘肃省陇西县宏伟乡贾家山小学支教。这里是全国最贫困落后的地方之一。当地干旱少雨,几乎没有什么植被,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人们称这里"苦甲天下"。村里没有自来  相似文献   
8.
拟定了适合于遥感制图的土壤侵蚀类型分类系统;建立了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主要侵蚀因子的彩红外判读标志;重点阐述利用彩红外航片编制黄土高原1:5万土壤侵蚀类型图的程序和方法,编制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沙漠区两个典型区的1:5万土壤侵蚀类型图。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治理过程中(1985—2000年)生态与经济要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揭示了治理条件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趋势。通过调整流域农、林、草、果用地比例,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单位面积生产力和流域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流域纯收入大幅度增加。表明这一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在生态脆弱区,国家投入是当地脱贫致富、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农民脱贫增收是生态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保障;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良性发展的动力。同时发现,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粮食产量低于400公斤是国家进行投入治理的参考线,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人均收入提高到1000元时,可实现当地群众的自主投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靠后位置,甘肃要实现科学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必须更加重视精神力量的引领。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大省"确定为甘肃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甘肃文化建设的重视。甘肃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的《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大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