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慎独”本义新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慎独”说在儒学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但从郑玄、孔颖达、朱熹以至王栋、郝懿行、王念孙,其解释莫衷一是,近年来由于出土资料的发现更引发了新的争议。本文在王栋、刘宗周、王念孙、凌廷堪、梁涛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郑玄以来解“慎独”为“谨慎独处”是错误的,而王念孙以及令人据筒帛《五行》篇解“慎独”之“慎”为“诚”亦不可信。传世文献与出土筒帛中的“慎独”,其“慎”宇只能以本义“珍重”为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谶纬文献之一种的《尚书中候》,前贤对其题意解释众说纷纭。对谶纬文献整体考察可见,章太炎"中候为官名"说尚可商榷,而其意略近今之"内证"、"内涵"之类。  相似文献   
3.
关于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伴随中国现代化运动而逐步深化的。我们现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在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引发了许多新思路。如何挖掘儒家伦理中的潜能和优势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伦理道德重建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黄甲喜 《云梦学刊》2006,27(2):28-30
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科学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儒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祥瑞谴告,在孔子思想中已有萌芽,但到董仲舒这里才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在“天--地--人”相统一的宇宙结构体系中获得准逻辑化的论证。天人感应的思想是祥瑞灾异之说的理论来源。祥瑞、灾异与人事行为尤其是政治得失之间存在着因果关联,为政的好坏直接能够感召出祥瑞、灾异。流行于西汉末并兴盛于整个东汉时代的谶纬就直接继承了董仲舒的感应、灾异之说,在综合网罗了古代各种方术之后,竟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纬书中有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董仲舒的文字。魏晋以后,谶纬的主流朝两个方向发展,或为道教、佛教所消化吸收,依托于一定的宗教形式而存在和演化;或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在民间信仰中继续传播和扩散,虽历经焚禁,但仍代有传人,好之者不绝。  相似文献   
6.
刘向是西汉一代屈指可数的大学者,以其校雠目录之学传名后世,对中国传统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作为今文经学家,他又主张“经世致治”,为政治而学术,故其著述与当代政治多有密切关系,即使如《说苑》、《新序》之类的“小说家言”,实际上都是有为而发,有感而发,非博物君子的闲情逸趣。本文通过对刘向著述的勾沉索隐,并与史籍参互比证,以求弄清刘向生平行事及其思想的痕迹,从而揭示其学术个性以及西汉今文经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7.
赵庆鸣  喻惠贤 《创新》2011,5(2):71-74,127
从西汉"引礼入法"到清末"礼法之争",两千多年来,儒家法律思想一脉相承地在我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虽然现代法治思想与儒家法律思想呈现出较大的冲突,但时代的发展也表明,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合理成分使它具有无限生命力,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层需求相融合。反思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深层融合点,挖掘传统法律文化鲜活的现实作用,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出发,剖析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中人物语言及文本语言两个层面上的性别歧视现象,探究造成男女两性畸形关系的深层文化根源,即儒家文化中的一夫多妻制的观念,揭示儒家文化在男女两性定位上的缺陷及其对人的"集体无意识"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子创立儒学,初步建构起儒者的社会角色规范。孔子所设定的儒者社会角色,既有理想的一面,又有现实的一面。二者有一定距离,理想和现实之间有所矛盾。孟子发挥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荀子则发挥了孔子现实的一面,解决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达成了儒者与专制政治的协调,最终完成了儒者社会角色的定型。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了儒家伦理学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观点,提出了道德作为个人能力的理论。根据这一重要见解,以及《论语》中智、仁、勇三大道德能力的发展和实现,进一步提出关于领导力(特别是政治领导力)的理论。赞同儒家学说在人类的感觉、思想、意志等深度结构中的见解,从而实现智、仁、勇(智慧、关怀、勇气)的道德能力,并解释了这3项道德能力是如何三者合一以保证高效的政治领导力,同时展示了这一政治领导力的模型将如何在社会的3个阶层,即社区、商界和政界发挥效力。在评论Governance Principles of Caux Table的时候,从"智"、"仁"、"勇"三者合一的角度提出一个建议,以此呈现所论述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