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4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87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一个简单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同时具有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通过修正、扩展FS效用收益模型,先后考察并分析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的协调状态,研究发现,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和公平偏好系数及收益份额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收益共享契约才能使系统供应链整体达到协调状态;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得到供应商和零售商行为偏好系数对供应链及成员最优订货量的影响;最后进行演化博弈算例分析和结论验证,体现了该协调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由此说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和公平偏好因素同时作用会改变系统供应链协调时的最优订货量,并对决策人的决策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A central objective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treatment response is to inform treatment choice. Unfortunately, researchers commonly use concepts of statistical inference whose foundations are distant from the problem of treatment choice. It has been particularly common to use hypothesis tests to compare treatments. Wald’s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decision theory provides a coherent frequentist framework for use of sample data on treatment response to make treatment decisions. A body of recent research applies statistical decision theory to characterize uniformly satisfactory treatment choices, in the sense of maximum loss relative to optimal decisions (also known as maximum regre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ideas and findings, which provide an appealing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use of hypothesis tests. For simplicit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medical treatment with evidence from classic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The ideas apply generally, encompassing use of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reatment choice in nonmedic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认为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与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相关,但对其相互关系的探讨较少考虑货币性沉没成本和非货币性沉没成本的不同影响.文章选取证券监管者和证券市场投资者作为被试对象,通过有情境因素的调查问卷对损失厌恶、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的关联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发现,与证券市场投资者相比,证券监管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要显著更低,而二者的后悔厌恶和沉没成本效应则无显著差异;证券监管者的数据结果表明,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比之下,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数据结果则表明,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证券分析师个人特征是其能力的重要表征.文章选取2007-2014年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数据,研究了证券分析师的性别对盈余预测偏差的影响,以及盈余预测偏差的时间序列特征,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整体上男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大于女性分析师;第二,男性分析师对于盈余预测偏差的纠正能力高于女性分析师;第三,随着对公司跟踪时间的增加,男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下降速度更快.研究结果说明,对于分析师跟踪时间较短的公司,女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较小,而对于受分析师长期跟踪的公司,男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结果更准确.研究结论对投资者依据分析师性别判定其盈利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梦豪  王刊良 《管理科学》2019,22(11):82-90
秘书问题是一类序贯观察与选择问题,描述了动态的信息搜索与决策过程.针对现有的以寻找满意解为目标的启发式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提出了新的启发式方法,该方法基于当前观测中侯选项在已观察侯选项中的相对排名、待观测侯选项数量以及决策者的抱负水平,决策者可以通过设定抱负水平灵活决定该启发式方法的结果导向.推导了该启发式方法的性能指标,并通过仿真的方法与已有启发式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启发式方法在最终选择的侯选项的期望排名和稳定性,以及风险解的避免上均优于已有的启发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预期后悔情绪(高、低)和归因风格(积极归因风格、消极归因风格)变量,以购买汽车为决策任务,采用决策研究的信息板技术呈现实验任务,探讨了预期后悔情绪与归因风格对购买决策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信息加工时间和信息搜索深度上,预期后悔情绪与归因风格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显著,积极归因风格比消极归因风格的被试更容易受到预期后悔情绪的影响,表现为更长时间的信息加工和更深的信息搜索;(2)在信息搜索模式上,预期后悔情绪与归因风格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高预期后悔情绪的被试多倾向于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10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文章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风险规避间的关联性.在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原则统一的框架下,对其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不良贷款在短期内正相关,而与流动比率负相关;附属资本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而与盈利能力正相关.鉴于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国家相对控股;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适度分散股权集中度;三是应加快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产需不确定下单一供应商、制造商和风险规避的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建立了分散和集中情况下的最优决策模型。通过设计风险共担和GL组合契约实现了三级供应链的协调。讨论了风险规避零售商的最优订购决策,分析了风险规避对供应链期望效益的影响。比较了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两种情况下零售商的最优决策。探讨了组合契约的协调问题及契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随着产需不确定的增加而减少,风险规避下零售商的期望利润低于风险中性时的期望利润,零售商的期望利润随着风险规避程度的加大而减少,零售商最优订购量随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变化。最后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和契约协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交通系统不确定性认识的深入,以绝对理性为基础的“期望效用理论”在风险环境下的路径选择分析中显示出局限性,而“预期后悔理论”则为之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将预期后悔理论应用到风险环境下的路径选择分析中,将出行者一致风险规避的假设扩展到多风险规避,建立了基于后悔理论及多风险规避出行特征的交通网络随机用户均衡变分不等式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后悔心理对出行者的路径选择并不总是显著的.在非风险环境及极端风险环境中,后悔心理对出行者的路径选择影响是微弱的,但是当环境处于极端风险与非风险之间时,后悔心理对出行者路径选择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42名20-26岁之间的某高校未婚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诱发情绪后使用信息板进行择偶决策的方式探讨了她们在后悔情绪下择偶决策的信息加工方式。结果表明:(1)用影片和自由想象的方式能够诱发被试的后悔情绪;(2)无论情绪类型,时间限制和候选人数量均影响被试择偶决策的信息加工方式;(3)情绪类型即后悔情绪与中性情绪,对女大学生择偶决策的信息加工方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