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选取了7类不同行业,调研了2012年江苏省百强企业中7个企业,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角度,提出了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的总体思路与举措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应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层次制造业服务化,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四方相结合的工作体系,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提升现代服务业、推进信息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制造企业服务化作为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引领国内外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佛山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推进仍面临制造业企业囿于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制造业与服务业缺乏深度融合、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价值链延伸能力、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和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要推进佛山制造企业服务化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即转变固有观念,牢固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发展观;着力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考察了2006—2019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民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底层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引导和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其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自身资源约束,往往需要服务提供商的配合。本文在构建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收益函数基础上,建立两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规律,并运用MATLAB仿真,深入研究相关因素对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对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依赖度、服务化制造企业与未服务化制造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度、双方合作前后的收益和成本、合作不成功造成的损失、收益的分配等因素是合作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差异化竞争度比服务依赖度对合作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强烈、与收益相比博弈主体对成本的变化更敏感、服务提供商更易动摇合作的意愿、存在最优的收益分配系数使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采取合作策略的意愿最强。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服务化是新常态下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现实选择。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从行业层面考察了中国18个制造业的融资约束和市场结构对其服务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面临的内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抑制其服务化。其中,最高端的专业科技服务化和低端的运输仓储与批发零售服务化所受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而中高端的信息通信服务化则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外部融资约束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抑制作用,但并不影响内部融资约束与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融资约束不利于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促进竞争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应兼顾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降低制造业外部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6.
解季非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2):135-145
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既包括投入服务化,又包括产出服务化。在实施服务化战略时,制造企业可以选择将投入、产出服务功能内部化或外部化,即自营或外包。从产品层面构建理论模型,比较研究制造企业的四种服务化路径:(1)外包投入服务和产出服务;(2)外包投入服务,自营产出服务;(3)自营投入服务,外包产出服务;(4)自营投入服务和产出服务。首先,通过分析需求质量弹性和质量成本系数、制造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生产性服务企业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以及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市场基础等模型变量,得到制造企业在每种服务化路径下的最大化利润。其次,通过比较每种路径下的最大化利润,得到路径选择的临界条件。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何种路径成为更优的选择取决于制造企业的自身条件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总体而言,在质量成本系数足够大于需求质量弹性的前提下,生产性服务企业所提供投入服务或产出服务的市场基础越大,将该种服务外部化的预期利润越高。研究结果将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服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已经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其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演化过程。理解这个过程应基于产业技术演化,从产业需求和产业供给两个角度来考察,才可能对制造业服务化有一个逻辑清晰的解释。在发达国家“云制造”逐步从概念演变为现实的背景下,对云技术与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进行系统化研究,以期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8.
The discussion about business models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last decade. Business model framework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literature as management methods helping companies to comprehend and analyse their current business logic and guide the deployment of new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calls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business model approach to product-service systems (PSS), this study develops a two-level hierarchical framework that (i) includes a set of components with pertinent, second-order variables to take into account when undergoing the shift from products to solutions; (ii) supports industrial companies, especially SMEs, in designing their future business model and in consistently planning the actions needed to implement it. The framework was applied and refined within real-life settings. The application to KINE – a robot solutions supplier – shows how key challenges faced by servitization firms may be thoroughly addressed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a business mode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9.
服务化是全球一体化经济的特色和着眼点。云计算是IT产业自身服务化转型的成果,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其形成思想和历史变革过程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极具借鉴意义。深入剖析云计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方式和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政府引导、企业自身生存和产业群协调3个层面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却大而不强。受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制造水平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下降也导致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在云服务环境下,应运用云计算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实现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营销的服务化转型,进而促进和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