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55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23-130
由于社会的变迁,民国时期的丧葬礼俗变革不只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动摇了丧葬礼俗的伦理精神,由原来维护"亲亲、尊尊"的等级制度过渡到体现民主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制度革命,还是一种身体革命,是四千年来的一次巨变。它既是民主科学文化理念的体现,也是民主共和政治观念的巩固。从此,丧葬开始由身份性转向经济性,由礼制走向民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是西南边疆历史悠久、有着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原始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时期。作为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产物和遗留的舅权,在现今哈尼族典型的父系社会中还或强或弱、或隐或现的存在,这一点,在丧葬文化中舅舅的地位体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主体是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其绝大多数仪式见诸《周礼》、《仪礼》、《礼记》,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这“三礼”或前代丧葬礼仪,只有极少数仪式源于佛教、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功能学派认为一切的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是因为其承担了相应的功能,即其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系统的需要而存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考,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农村丧葬仪式进行功能性解码,揭示其在构建农村社会秩序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丧葬仪式与其他民俗一道得到复兴,隶属湖南省娄底市西阳镇永兴村的传统丧葬仪式虽在某些方面有变通之举,但比照周围其他村子的丧葬仪式所出现的令人诧异的景象,其整体性质保持不变。究其原因,无非是国家权力在破坏传统礼仪后的突然退出,而周围的这些村子由于没有像永兴村那样强有力的地方宗族力量来接手国家权力撤出后的空档,其仪俗文化发展就处于盲目的状态了。  相似文献   
6.
7.
8.
社会变迁带动了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在移民搬迁中,由于人口的流动导致乡土社会中的互助基础渐趋薄弱,移民搬迁与农村空心化共同构筑了传统风俗文化维系的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常规行动的传统丧葬仪式发生了改变,丧葬的紧迫性、公共性催生了刚性的市场需求,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产生了非常规行动——"仪式经济"。这种非常规行动通过例行化的逻辑产生新的风俗,从而完成了常规行动与非常规行动的交替过程,实现了传统风俗到新风俗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9.
满族孝道兼容民族特色和文化吸收两大特点,逐渐形成孝敬孝亲、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和移孝作忠四方面的孝道思想。文章从萨满文化在丧葬祭祖活动中的体现及丧葬祭祖中的儒家文化入手,论述了满族的孝道兼有借鉴性、民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田野考察分析认为,丧葬仪式是川南苗族建构其民族价值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传递社群价值意识、修正个体价值意识、整合民族价值精神的功能。但是,由于传统与现代时间观的冲突、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空间距离的变化、核心家庭的转移等原因,川南苗族丧葬仪式的社群价值建构功能逐渐削弱。川南苗族唯有打破时空的限制,提炼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并传递到实际的生活情境,才能使苗族的传统文化、原始价值精神得以蜕变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