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慧 《决策探索》2005,(7):64-65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司法程序处理的案件和涉法信访的数量明显增多。这既是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体现,同时又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量的涉法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而且给各级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增加了工作压力,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损害了党委、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程序优位:遏制违反法定期限行为之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沣 《北方论丛》2000,(4):111-114
司法机关案件无期限拖结,虽属程序违法,但却使当事人合法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受到严重侵犯。我国已有的三大诉讼法就期限问题了详尽的规定,仍无法杜绝。要依法规制,首先从观念上应加强执法者程序优位观念,其次,从制度上在程序规则中引入法律后果、法律责任规定,从程序法治整体上进行救济性立法设计,把违反法定期限行为纳入司法审查制度中国家赔偿的范畴,通过救济途径对该行为予以必要制约。  相似文献   
3.
司法化: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志红 《创新》2007,1(4):91-95
行政复议司法化是孕育于西方国家行政审查制度之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改革模式。分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及困惑,介绍英国、韩国及台湾地区对行政复议制度进行司法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未来五年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多年来,中国司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和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司法改革面临更大的困难。司法改革本是一项涉及机制设置、权力机关协调等多方位的全面改革,需要一种宏观的、战略性的规划。然而,目前的司法改革措施大多停留在工作机制层面上,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尚未展开。司法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因此司法体制改革不只是司法机关的工作,也不只是法学家研究的问题,而是党中央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今后将向纵深发展。目前应该依照司法权的性质和司法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总体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具体部署,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统筹设计未来的整体司法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以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本国经贸利益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方式上,作为第三方或共同起诉方是我国当前较为合理的选择;在对争端解决中的磋商调解方式和司法程序的选择上,我国应根据争端对象国的情况,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加以确定;无论是运用何种方式,都需要遵循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桩导致行政信任危机的公共事件,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就暗含了司法信任危机的极大风险。11月17日,周正龙案二审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人民法院大审判庭开庭。从早晨8点半一直到晚上20点20分,经过长达14个小时庭审后,法院最终当庭宣判:周正龙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执行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期3年执行,并处罚金2000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盛国荣 《社区》2011,(9):41
目前在一些小区普遍存在业主入住后出于个人便利,将自用露台搭建建筑物,封闭使用的问题。对管理单位而言,封闭露台后,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协调,且对维修公共部位造成不便;对邻里而言,也影响采光和公共部位使用。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需要诉诸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但是在实践中,因为搭建的个案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需要注意。私搭乱建典型两例  相似文献   
8.
人格权禁令可以在侵害发生或即将发生前为当事人的人格权保护及时提供更积极的制度方案,从制度定位上并不同于现行法中的诉前行为保全。《民法典》997条所设定的要件决定了人格权侵害禁令既不是纯粹的实体法规范,也不是单纯的程序法规定,而是实体与程序交叉的请求内容。中国诉前行为保全的程序理念主要参照英美禁令制度,并不具有程序独立性。就独立性而言,中国人格权禁令程序更贴近德日的保全程序。人格权侵害禁令程序中,迅速保护受害人的程序价值优先于适正公平。禁令程序的迅速性程度取决于人格权侵害案件的紧急性。人格权禁令更强调职权主义,并在程序保障上弱于普通程序。不仅应明确禁令程序的特性,更应探讨研究具体的程序设置与对接协调,从而在确保实现禁令快速保护目的前提下兼顾被申请人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表明这种不经司法裁判而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在制度层面的终结,这一政策倾向使得当前继续存在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必然遭受类似的质疑.在形式上与劳动教养相似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在法律地位上能否获得相应的位置,以及在制度功效上能否契合当前社会管理的目标,这些都是值得研讨的问题.若强制隔离戒毒制度不能在法律正当性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在可预期时限内又不易解决,那么,探讨其在适用当中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对其措施手段或运行方式进行优化,就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在涉及藏族的民事与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不但有严格的司法程序,而且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更有特别法与整体法的区别,因此研究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出现的民事纠纷,发生的刑事案件,既是藏族法制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法制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目前涉及藏族法律与司法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之后,对清王朝处理涉及藏族的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法律适用、基本政治理念、政治与社会效果、不同区域发生民族冲突的纠纷处理原则及处理程序等问题,展望今后研究的可能关注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