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7年7月陕西省扶风县段家乡大同村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3.
大克鼎者,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因系名克者祭祀祖父而制之家庙宝物,实乃西周中晚期之重器珍品。铸造于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时期,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光绪年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大克鼎与毛公鼎、大盂鼎并称“海内青铜器三宝”。  相似文献   
4.
1976年l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简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尾沿叶边布局,其下饰冠羽分尾小鸟纹,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大兽面,圈足则饰曲折角兽面纹。庄严雄奇,华美富丽。器内底铸铭文五行三十字。铭文大意说庚姬(疑是商的妻子)受到了帝司赏赐的诸般物品,商为此作器,用来祭祀谥号为“日丁”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我叫王步善,今年83岁。1949年秋,我以学员身份随十八兵团随营学校从山西太谷出发南下入川。当时南同蒲铁路尚未修复,徒步行军到达风陵渡口,乘民运大木船渡过黄河,到达宿营地后,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在扶风县驻防后,原计划在此过冬待命,各队都上山打柴准备取暖。由于革命形势发展飞快,随营学校于是奉命进军四川。  相似文献   
6.
正1977年8月,陕西省扶风县云塘村西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通高19.8厘米,口径23厘米,口横28.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器呈长方形,腹斜收,体略呈漏斗状,器盖与器身形制、大小、纹饰完全相同,腹两侧有一对环状耳。盖缘四边中间各有一个小牛首,牛首吻部下垂,扣合时以纳底,使器盖与器身不能移动。盖顶与器底外饰窃曲纹,盖缘与底缘饰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波带纹,圈足饰重鳞纹。整器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纹饰简洁大方。盖与器同铭,均为十行六十一字,惟有行款稍异。铭文记载伯公父择吉金,盛放稻粱,用召事辟王,以及诸考诸兄,以祈长寿多福之意。瑚亦作胡,是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7.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该窖藏共出土甬钟十四件。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组。甲组四件,乙组三件,丙组两件,丁组四件,戊组一件。甲组与乙组口扁圆,甬中空与腔相通,甬上有干。钟两边各有枚三行,每行三个。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户信用缺失所造成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扶风县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探究农村PNO机制中信用形成的内在机理,论证农户信用融资的可行性,从而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户信用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975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通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5公斤。[戈冬]簋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侈口有盖,腹外鼓下垂,圈足较矮,器身两侧分置两个竖冠立鸟耳,这在有耳簋中实属罕见。器身与器盖均饰卷尾、垂冠的大凤鸟纹,凤鸟羽冠丰满,昂首站立,两两相对,极具时代特征,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似文献   
10.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