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43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05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153篇
社会学   9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精英是指除当地政府官吏之外对地方公共事务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群体。明代河南地方精英参与灾荒应对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儒家思想长期熏陶形成的道德约束,国家奖劝产生的政策激励,地方官员忠于王事的努力劝谕,以及因果报应信仰带来的强制都对他们的救荒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自身经济、安全、名誉等利益的考量则是明代河南地方精英积极应对灾荒更为现实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3.
诉讼外救济虽不是行政救济的主要途径,但它却是不可缺少的行政救济途径,是诉讼救济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有着诉讼救济所不能或难以涉足的功能。因此对于诉讼外救济途径应给予更多的重视。文章通过英法两个代表性国家的行政诉讼外救济手段之比较,进一步研究我国诉讼外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合同法》应将损害赔偿规定为违约救济的首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违约案件 ,法院在选择对受害人的救济方式时 ,应首先考虑损害赔偿 ,还是实际履行 ?西方国家多优先适用损害赔偿 ,因为市场主体的交易目的是赢利 ,而损害赔偿能以最快速度填补受害方的利益 ,且无需违约方配合 ,便于法院执行。但我国现行《合同法》却置实际履行于首位 ,损害赔偿于末位 ,这不符合事理、法理和国际惯例 ,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5.
侵权纠纷是民事诉讼机制解决的主要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侵权案件逐渐增多,过量的侵权诉讼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不仅是对法律制度本身的损害,更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要解决侵权诉讼的膨胀问题,必须找到控制侵权诉讼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灾荒与社会紧密联系,灾荒是社会运转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灾荒可以揭示出特定社会的许多本质内容,而社会对灾荒也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嘉道时期灾情严重:一是长江水患骤然加剧,二是东南各省灾害发生频次增加,三是特大灾害频发。为此,政府实行荒政,主要采取以工代赈形式,并积极鼓励民间赈济,可见这个时期救灾特征与特定的社会状况紧密关联,是特定时期社会运转状况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7.
对基本人权的保障是司法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事强制执行制度亦无例外。我国强制执行法律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但仍显不足,强制执行法的发展,应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等各利益主体的基本权利保障角度出发,完善立法,改进执行措施,在对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基本人权保障的前提下,实现生效裁判的合法、及时执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论公民程序性权利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认识与公民程序性权利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公民程序性权利的不断扩展,人们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理解从传统的权利救济视角发展到法律程序视角。基于不同的程序理论与权利观念,人们对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认识可分为工具意义上的公民程序性权利、本体意义上的公民程序性权利和过程意义上的公民程序性权利,三者共同构成了公民程序性权利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方式,对确保货款收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信用证也有其局限性,而且极易被不法商所利用进行诈骗,使有关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而受害方通常对信用证欺诈感到束手无策,要想获得补偿、挽回损失极其困难。因此,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以及受害者如何通过法律救济来挽回损失,这对进出口双方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