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晓琪 《社区》2009,(35):53-53
世界之大,无“集”不有。古今收藏爱好者有集邮票、火花、古玩、字画、烟标、报纸、钱币等。而漳州市云霄县一位六旬老人却爱好收集粮票,并用52年时间收集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万多张粮票。  相似文献   
2.
崔长顺 《老人天地》2008,(11):10-1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经历了没齿难忘的坎坷艰辛,我们也看到了举世瞩目的旷世巨变。从吃、穿、戴到用、住、行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让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们,在蓦然回首间深感幸福和自豪。民以食为天,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位粮店经理关于粮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个凭票生存的年代,虽然已经在记忆中慢慢远去,但是我们不该忘记共和国这段曾经的经历……看着我积存下来的票证,不难想起票证年代的艰难。票证最早始于1955年全国粮食统购统销,盛行于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1949年我南下平江后,长期在农村工作,与贫苦农民"三同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解放初期的农民日子过得都很艰辛,每月我也只有几斤米的津贴,无力给予资助,只能按规定交足粮票和菜金。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5.
刘锴 《新天地》2011,(8):48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我国使用达四十多年:在上世纪50年代被普遍使用,进入90年代后,渐渐销声匿迹。粮票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  相似文献   
6.
收藏粮票是我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种实际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大跃进"、"低标准"、"瓜菜代"等特殊时期,粮票浓缩着对饥饿的刻骨记忆。  相似文献   
7.
藏家 邓茹斌     
《今日南国》2006,(15):70-70
桂林市税务部门干部,爱好收藏,主要收藏邮票、印花税票、奇石、门券、粮票和普洱茶等,尤其是在奇石收藏方面造诣较深。在十几年的奇石收藏中,共收集了几十个大类的石钟,且精品颇多,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石展中获大奖和在许多奇石收藏报刊上刊载,并获好评。  相似文献   
8.
粮店旧忆     
吟秋 《社区》2009,(6):62-62
提起粮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地方。在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作废之前,粮店可是与百货店、副食店、菜市场一样,是人们去得最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收藏粮油等计划票证是近年来继邮币卡之后新兴的一种收藏活动。确实,粮票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出复杂的经济活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评价粮油票证是“方寸天地经济风云”、“粮票方寸间,一部经济史”、“集票证之珍品,览历史之演变”……可见其收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向阳 《中华魂》2020,(2):19-20
粮票、布票、洋油票、自行车票,这些陈旧的老名词,你是否还有记忆?是否感觉像那首歌里唱到的:"想起来是那样遥远,仿佛都已是从前……"的确,新中国成立国70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那些陈旧落后的消费模式已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如今就连早市上卖菜的七八十岁的农村老大娘,也已熟练地用起了微信、支付宝。那个"谁拿头发换针来"的声音,那只能去供销社买东西的年代,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