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47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隐私权和知情权便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正所谓"你要隐私,我要知情".因此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的广泛运用,社会信息大量而快速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动.相当多的信息报道都涉及到社会个体的隐私,由此产生的隐私权之法律保护和大众传媒对隐私的公开披露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所以,如何化解矛盾,规范大众传媒的行为,从而保护社会个体的隐私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借鉴先进法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现状 ,提出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肉搜索与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一些有关于人肉搜索的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人肉搜索的运行机制。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搜索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正确使用的话可以弥补机器搜索引擎的不足,但如果被滥用的话,则可能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保护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不论在什么时间制定本国隐私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必须考虑本国法律制度的历史、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以及当今社会国民的价值趋向。笔者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角探析伦理性对构建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宪法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隐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自身并不足以成为宪法隐私权的目的."个人自治"并非宪法隐私权追求的唯一目标.宪法隐私权还必须兼顾诸如人格发展、人际交往、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等价值.宪法隐私权并非具有单一目的的"强硬意义上的权利",而是一种具有多元目的、且广受限制的开放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隐私是一种客观事实,具有客观性、相对性、非关联性、非褒贬性四个特征。认定隐私的标准是是否与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相关,这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并不包括权利主体“不愿公开”的主观因素。隐私权是一种支配权,它包括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维护权和隐私支配权四项权能。坚持隐私认定的客观标准,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陈红 《领导广角》2003,(4):43-43
同事是工作伙伴,不是生活伴侣,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包容和体谅你。很多时候,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种“游戏规则”。你应该知道,在办公室里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不该让别人知道。这些事包括个人的一切资料,比如年  相似文献   
9.
黄海客 《决策探索》2003,(11):42-43
今年,从福建厦门一台资企业女工在公司办公楼如厕时,意外发现马桶后安装用于偷拍的针孔摄像机,到广州市年轻女性热买反偷窥的"探测狗",引起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公民隐私权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公民隐私权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闻报道侵犯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的特点,如何应对和防范等等。方法:通过探讨新闻报道侵犯报道对象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新闻案件。结果: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论述和总结的同时,我的研究把重点放在"保护"二字上。结论:分析为什么要限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是非常重要的;探讨如何保护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