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等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结束战争。这种作法直观看来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因此史学界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其实,当时中国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主要是:战争的整体军事形势不容乐观,法国方面并没有改变对华战争政策,中国的周边形势非常严峻。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认为,乘胜即收是清政府迫于当时各方面的不利形势而采取的保守性决策。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前后边防吃紧,各省使用电报传递文报的需求大增,出现了中国近代电报业创办的高峰。战事的需要,促成了西南地区创办电报业繁荣景象的涌现。战后中越边界开办商务,架设了西南地区的国际电报线,客观上推进了西南地区的边防建设和商务发展。中法战争期间电报线的架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西南这一长期的边缘地区演变成为前沿发展地带,客观上推进了这一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潘鼎新略论     
潘鼎新清道光年间举人,为报父仇创办三河团练,投李鸿章后成为淮军四大主力之一的鼎字营统帅,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官至巡抚.谅山抗法战役中因请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败绩,革职回籍.  相似文献   
5.
中法战争期间,彭玉麟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办理广东防务。他认真备战,积极筹划战守,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抵抗,并且向清廷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反侵略措施。其言行表明彭玉麟是一个具有爱国热情和反侵略思想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过程中,清方情报搜集与传递工作基本依赖于李鸿章构建的具有一定私属性质的情报网络。这个情报网络在中法"北黎冲突"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于清政府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决策意义重大。但由于决策中心和情报中心的分离使得清方在中法战争的战略决策始终存在较多失误。而这个情报网络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最终也走向溃散。本文即试图探讨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前期的情报工作,通过对清方军政、外交情报网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法战争历史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切入点,考察清政府此时段内政治军事系统的运作。  相似文献   
7.
19世纪 60、70年代 ,法国中产阶级崛起并逐渐掌握政权。 80年代初 ,主要在少数共和派领袖的推动下 ,法国海外殖民政策趋向激进 ,于是侵占突尼斯 ,由此加快了殖民越南北圻的步伐。中国为保藩固边 ,助越抗法 ,中法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8.
中法战争是19世纪80年代西方第二大强国法国为了侵吞整个越南,进一步侵略中国而挑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法、越三国以及远东地区乃至当时整个世界格局,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近代史研究中,中法战争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近代史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的研究方兴未艾,步步深入,而中法战争史的研究则显得比较平静,一些学者虽然对中法战争中的个别事件或人物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宁夏江 《晋阳学刊》2007,(5):113-116
中法战争爱国诗歌在近代爱国诗歌中"别具一格"。诗歌揭示出"同治中兴"背景下主战派与主和派营垒非常分明,争论异常激烈。由于这次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爱国诗篇中极端愤慨之气喷泄而出,与近代其他几次爱国诗潮相比,中法战争爱国诗歌更多地从"哀其不幸"转向"怒其不争"。在战场上取得一些胜利的激励下,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受屈辱的爱国诗人们抒发出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一种扬我国威的"天朝中土"情结。这些特点是近代其他爱国诗潮中较少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许多中国历史文献和口碑传说称,中法战争时期法国远东舰队总司令孤拔在镇海之役中受伤或阵亡。黄振南在《中法战争诸役考》中经过翔实的考证,指出此说是不可靠的。最近在该战役发生地发现的两件时人文书说明,孤拔在镇海伤亡之说值得怀疑。作者认为,此说非但可疑,而且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