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7世纪30年代,土尔扈特部跋山涉水,迁徙到遥远的伏尔加河下游繁衍生息.后来,在他们北边的沙皇俄国逐渐向南扩张势力,威胁土尔扈特部顺从俄国的统治.土尔扈特部的人民决不屈服,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771年1月,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2.
张曦 《中国藏学》2017,(3):30-43
"匿压表贡"是驻藏大臣在处理廓尔喀与我国西藏地方纠纷的交涉时,将廓尔喀致驻藏大臣及清政府的表文、贡物等情形匿不上奏的严重失职事件。先后共3次,分别发生于乾隆五十二年、五十五年及五十六年。其中乾隆五十二年是驻藏大臣玩忽职守的结果,后两次则是官员之间互相包庇,共同欺骗朝廷的典型事例,与相关官员处理廓尔喀第一次入侵时对乾隆的欺骗有关。此事在清政府应对廓尔喀的两次入侵中,都逐一被揭露出来,涉事的数位驻藏大臣受到乾隆严厉处分。客观分析,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必然性的。它是驻藏大臣制度设置以来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暴露,引起了乾隆的相当重视,在五十七年的西藏地方善后章程中,对驻藏大臣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柳森 《中国藏学》2013,(2):106-111
位于北京南苑地区的德寿寺,是乾隆帝与六世班禅在北京会晤的第一站。之前学界关于与六世班禅朝觐相关的寺庙研究,均集中于须弥福寿之庙、西黄寺、宗镜大昭之庙等,对于德寿寺的关注极少。本文利用相关档案史料、诗集、方志等,在考证德寿寺的建造时间、布局、碑文的基础上,拟对其与六世班禅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志扬 《学术研究》2008,(4):131-135
清代在各级考试中推行试律,尤其是乾隆帝的科场革新,激发出士林学诗的热情.为指导试律创作,清代出现不少试律话和试律选本,兴起了一个试律研究的高潮."试帖诗当以时文法为之"和"必工诸体诗而后可以工试帖"是当时主要的两种主张.经过几代人的历练积累,清代试律名家名作倍增,远胜唐朝,成为清人的重要标榜之一.试律工巧有余而情感不足,其品级定位不高;但虽为干禄之文,却未遭到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倪方六 《东西南北》2012,(22):76-77
1928年(民国17年)7月,慈禧太后定东陵和乾隆帝裕陵的宝库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这些宝物后来到底都弄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乾隆帝查处高朴走私玉石案的始末进行全景式地论述,客观审视,公正评价,以期得出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1928年7月,慈禧太后东陵和乾隆帝裕陵的宝库,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这些宝物后来到底都弄哪儿去了?现在,孙殿英盗清东陵的经过已不再是悬念,而是所盗出宝物的下落。据笔者能查找到的资料,孙殿英所盗宝物除了分给属下、私留以外,主要有5大去向:售卖、上缴、罚没、贿赂、秘藏。 黄金荣设局“黑”宝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原始的汉文档案及当事人记述,缜密地研究乾隆朝第二次廓尔喀战役史上三个重要问题:(一)乾隆帝是否在这次廓尔喀入侵前已经知道藏人于1789年曾经同廓尔喀秘密缔约以付银赎回失地;(二)在战争期间(1791-1792)乾隆帝对西藏达赖喇嘛的看法为何;(三)清军与廓尔喀在何种情况下结束战争.经过对文件的正确的诠释与缜密的考证,作者找出答案的同时,也就对战争的起因、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责任、战争最后阶段清军面临的困难、皇帝的认识过程与决策过程等,做出详细的说明,还原了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快乐青春》2014,(5):42-43
乾隆十六年,33岁的刘墉参加了科试,由于他文采出众,一举夺魁。剩下最后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就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相似文献   
10.
谢伏 《老友》2012,(3):57-57
人们都知道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大收藏家。纪公在做学问的闲暇,十分喜欢收藏。他一生嗜砚成癖,其书斋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所以在流传至今的遗物中,大部分是砚石。在《阅微草堂砚谱》中可以看到他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赠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