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光远 《21世纪》2012,(11):11-12
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引发了公众对中国高速公路目前收费模式的讨论。比如,有些人认为,在节假日高速公路不仅不应该免费,由于车流的明显增多,还应该涨价。涨价论本身似乎没有关注到目前高速公路几乎成了国人陆路出行的唯一的选择,以及其背后的公  相似文献   
2.
从1996年开始修补第一条路,到2012年,他已经自费修路16个年头。他没有计算过,自己修过的路有多少公里,也没有计算过修路花费了自己多少财力与物力。近16公里、16万元,这是村里做工程的人帮他预估过的数字。最初自费修路时,家人反对,邻里称之为傻子,乡亲认为作秀;多年之后,他被人们交口称赞,远近闻名。李学华很朴实,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在他看来,道路宽敞了,村民好走了,他就觉得安慰。他说自己没有想过会成为名人,只是在做自己分内的事,他用了16年的时间向人们证明,做好一件事很容易,但把一件容易的事坚持16年,需要信念。李学华说,只要还有力气、有钱,就会继续坚持修路,不管是16年还是26年。  相似文献   
3.
修“路”     
佚名 《人才瞭望》2013,(7):94-94
有一次,我们要为一家企业提供一次内部员工训练。按惯例,作为训前调研我与该公司总经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在一幢豪华写字楼里,有落地玻璃,非常气派。交流中,透过总经理办公室的窗子,我无意间看到有来访客人因不小心,头撞在高大明亮的玻  相似文献   
4.
谭焱  叶伟林  梁宇 《今日南国》2008,(24):40-43
2008年10月28日,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黄村屯群众终于解开了多年的“心结”:黄村至平悦乡村级水泥路黄村屯路段的修路款终于落实了!村里的群众笑容满面,奔走相告。黄村屯群众代表梁业生万分感激地对港南区区委书记梁旭辉说:“梁书记,你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把我们修路的事挂在心上,解决了我们多年来的修路难题,我们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了。有了‘致富路’,我们可以加快步伐奔小康了!”  相似文献   
5.
轰、轰……伴随着巨大的爆破声,一道道白烟从悬崖上升起,石头滚落的声音响彻山谷。待石头落定、烟尘飘散,那白烟起处又是人头攒动,锄头、钢钎和劳动号子又响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路,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修路,是促进一个 国家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水恒动力;养路,是修路的延伸;科技,是 养好路的保障。 ——题记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位同行朋友的力荐下,笔者认识了四川 公路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金永,并第一次听说了一项创新的高科 技成果,这就是“LB沥青与LB路面修补技术。”从李总口中吐出这句话时, 笔者并未引起特别关注,只是不以为然的笑了笑。当时,李总显然有一种失 望的表情。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们来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老区调研,所见所闻,令我们深受感动。禾洞镇老区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讲奉献,村道建设成效斐然。到目前为止,满昌至贺冲1.38公里村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铺好,即将全线贯通;大坪儿村至大洞的1.30公里的村道正在铺设混凝土;大坪村至鹤水电站1.2公里村道的路基已经砌好,路面已经平  相似文献   
8.
苏西 《决策》2012,(6):90
去年6月份,受组织的派遣,他来到了这个乡任党委书记,这个乡位处中西部地区,经济还很落后,老百姓还很困难。这位书记看到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心急如焚。 要想富,先修路。当这位书记看到大半个村组还不通公路,就决定先解决修路的问题。路并不长,山也并不堵,还不到3公里,问题的原因就是这条公路要必须通过一个村寨,这个村寨房屋密集,拆迁难度很大,前届乡党委、政府以及村组干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都不能打通穿寨之路,书记下定死决心一定要贯通这条道路。于是召开村纽干部会议。进行轰轰烈烈宣传发动,掀起修路架桥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三上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巴斗山,听人们说起老兴支书(兴隆场一带人们对杨兴刚的昵称)时,听到最多的是一个"苕"字。比如:老娘叫他"苕儿"、老婆骂他"苕背时的"、兄弟管他叫"苕哥"、女儿称他"苕爹"、外甥叫他"苕舅舅"、村民也有称他"苕人"的……原来,老兴这个"苕子"用了8年时间,带领村民靠炸药、钢钎和肩挑、背驮、手刨,修通了一条长达14.2公里、通往巴斗山的"Y"字形天路,其间"苕事"不断。  相似文献   
10.
光绪帝爱吃鸡蛋,每天必吃4个。内务府的太监们给他报账,银子34两。34两银子什么概念?按当时鸡蛋市价买两三万个没问题,以今天的物价换算,值数千元。光绪信了,怎么信的?他向老师翁同龢炫耀:现在蛋价这么高,老师你吃得起吗?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