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读2018年新《刑事诉讼法》中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设计,可以发现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上可能存在证明对象难以明确、证明标准难以厘清以及证明方法难以把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传统"绝对真实"的证据真实观话语、司法者繁简难分的裁判认知习惯以及高度抽象的证明标准规范有重大关联。因此,需要在对新《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针对认罪认罚从宽重构一种适中化、具体化的刑事证明方式并建立以程序和证明方法为主导的证明实现机制,同时还需要完善保障机制,以防范该证明体系带来的错误定罪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是疑罪从无原则在审判活动中的体现,其性质归属实际上就是无罪判决,为了调和人民法院裁判的稳定性、权威性和裁判的公正性之间的关系,此类判决在撤销或变更上应适用因新发现的情况而恢复诉讼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学实践性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实习、案例分析、开展模拟法庭等教学方式,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采用从立案至执行这种综合模拟办案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  相似文献   
6.
刘璐 《决策与信息》2013,(12):35-35
2013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律师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会上曹建明检察长指出,“检察官和律师不是简单的诉辩关系,更不是简单的对抗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公诉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基本职能和工作之一,是检察工作的缩影和集中表现,受到新刑事诉讼法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构建新型检律关系限定在公诉阶段。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施行,其中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一章作为第五编第二章。在此之前我国地方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少关于"刑事和解"的尝试。比如2003年7月,北京市委政法委下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一个跨越式发展,其修改内容对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分析解读,提出了新刑事诉讼法视阈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具体应对之策,以期能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检察机关提供积极有效的措施,沉着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昌林  王丹 《兰州学刊》2012,(3):208-210
控辩失衡、"三难"和律师执业风险等突出问题,已严重损害了律师的刑辩权利。为此《律师法》首先进行了修改。而此次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能否与《律师法》进行无缝对接,需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因为这不仅关涉律师刑辩权利的落实,而且关涉这部法律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法的刑事回避制度只针对司法机关的司法人员个人,因此,导致在出现司法机关与其所处理的案件存在利害关系时,司法机关仍可能参与了该案件的处理。单位回避制度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当前刑事诉讼法再修正的大背景下,单位回避制度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