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川秀丽的利川,不仅风光旖旎、资源丰富;而且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出自利川。“弘扬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文化是打好民族品牌的主要内容;对外树立利川形象,展示民族风采,对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  相似文献   
2.
那些人     
孙福民——因“我靠重庆”致歉 今年6月开始,利川市旅游局在重庆公交车做了一则关于湖北利川的广告语—“我靠重庆”,不料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争议。尤其是有媒体报道说利川市旅游局局长孙福民曾表示,不论广告效果如何,利川“凉城”被大家记住了。  相似文献   
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摆手舞、铜铃舞、滚龙连响舞动山岳,山歌、情歌、撒尔嗬歌海如潮。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数众多的民间特色文化艺术人才,正是他们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痴迷与热爱,才使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继承和创新。本文素描的三位民族民间文艺大师,他们都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吴修富还被授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4.
腊梅放香,清江泛绿。今年1月12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潘立刚在恩施州委书记肖旭明、州长杨天然的陪同下,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来到利川市。他率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药监局、省新闻出版局、省能源集团、省农科院、省实验中学和中南医院等单位的负责人一行先后到香连药业、利川市污水处理厂、城南新区、土家牧业实地检查调研了利川“616”工程实施情况。 这是潘立刚第四次率队前来利川调研、现场办公,为新一年的发展加油鼓劲。 而仅仅在2009年,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单位就帮扶利川67个项目,到位资金2.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利川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涛 《咨询与决策》2013,(12):40-41
利川地处鄂西南边陲,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邻潇湘,北依三峡,是鄂渝边际的交通枢纽,是东西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利川市按照“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疏通内循环、畅通乡镇村、完善管养运”的思路,大力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市域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交通瓶颈得以全面破解,全市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利川市毛坝乡五二村,有8个村民小组,234户,849人,是利川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村之一。茶叶是该村的主导产业,现有  相似文献   
7.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为明末清初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最具代表性的非土司王朝的堡垒李氏宗祠莫属。整个宗祠的建筑风格与南方汉族的祖祠几乎没有差别。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这也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祠堂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5月14日上午,湖北省利川市都亭街道办事处官井社区居委会12组居民王菊英来到居委会,拿出100元钱交给居委会书记王洪斌,要求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王书记劝她说:老年人,您70多岁了,可以不捐,再说,您自己都是低保户,这100块钱您和老伴可以过一阵子生活。可王菊英老人说:“我在电视上看见四川地震,他们一定很需要帮助,我吃低保的钱也是政府给的,我就将政府给我的钱捐一点给灾区,也算是给社会的一点回报。”  相似文献   
9.
湖北利川市旅游资源丰富,要使旅游业得到发展,一是要高起点地规划,二是要高标准地建设,把握住关键突出重点。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要做好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交通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标志。对深处内陆的广大山区县市而言,交通更是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而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但直接受到路网建设的影响,而且从客观上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达的交通公路网络作支撑。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试就路网的基本特征、利川市公路现状,以及它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关系与作用,谈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