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在对中山市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现状,并就目前如何保障城市外来务工者合法权益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研究》2006,(3):17-18,38
导致进城务工青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生活的压力,如待遇不公、分配不公、受歧视;也有在向现代化转换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不同文化理念的融合与撞击对他们心灵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权钱交易、行业垄断、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及由此派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与进城务工青年身上存留的诚实守信、克己奉公、笃实宽厚、热心助人、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相互冲击。这种文化理;念的冲击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烦恼,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出现混乱与迷惘。他们不断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既想保住传统的面子,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大规模、跨地区的流动 ,形成汹涌的民工潮 ,是广为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一城市人口迁移研究的理论观点有四种 :非理性的观点、社会的 -特殊的观点、理性的 -经济的观点、简化论的观点。①从当前中国“民工潮”的形势看 ,以第一种、第三种观点为主流 ,同时理性的一经济的观点又是对非理性观点的批判与发展。通过大量观察发现 ,有许多农村青年不需要“养家糊口”或已满足基本生存之后 ,仍一味地游离于城市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这种行为是否是理性的呢?对此以上四种理论都没有很好解释。带着这…  相似文献   
4.
杨悦 《成才与就业》2009,(11):16-17
每逢周日,来自江苏的小周总是特别忙,上午在永盛公寓绿地英语角学会话,下午学跳舞及排练文艺节目。她说:“唱唱跳跳、学学英语,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一周的疲劳也消除了。”像小周这样“忙碌”的外来务工者,在上海的马陆镇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5.
刘峰 《金陵瞭望》2011,(29):40-40
白下区光华路街道辖区总人口约8.8万人.面积10.4平方公里.既是白下最大的街道.也是唯一的涉农街道。针对街道内建有全区唯一经济适用房聚集区的情况.街道团工委把工作重点放在失地农民中的青少年、外来务工青年的组织和管理服务上.团建工作侧重于经济适用房社区的团组织建设已街道团工委在白下团区委的悉滞导下.采取青年联盟等形式.作为街道团建工作的杨心品牌。  相似文献   
6.
7.
外来务工青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与推动志愿服务的"全民化"是一种互构的关系,也是他们去标签化,重构身份系统的现代性行为表达。志愿力作为研究的概念工具,剖析了志愿力的三个维度,即意愿、能力和可为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意识、能力和可为性对于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要从志愿服务意识的唤醒、能力的提升和便利性增强三个方面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性,减少新的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8.
李蓓  孙卫华 《金陵瞭望》2011,(29):91-92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指出:团组织要“想方设法联系融入务工青年.尽力而为地帮助务工青年.让务工青年感受到团组织的存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为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秦淮团区委以外来务工青年为对象开展了专项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3000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省进城就业或定居的农民约有160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达136万人,占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85%。为准确掌握和有效解决青年农民进城务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专门组成调研组,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深人省内4个务工青年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调查,共随机下发调查问卷1000份  相似文献   
10.
滨海新区进城务工青年这个特殊群体,除了一般青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外,还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和找准角色定位等问题的挑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进城务工青年心理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力图为进城务工青年找出心理调适和角色定位的方法,使他们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