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2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63篇
人才学   6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09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834篇
社会学   306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兽医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兽医专业课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的改革中,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把严格的专业“对口观念”转变为“适应观念”。人才培养不论从招生和师资培 训,还是从课程结构内容、考核方法及教学管理方面都要为适应培养具备这种综合素质人才进行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南瓜营养液的生产工艺和动物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山海经>姑媱之山"草"的诠释,常常只抓住"服之媚于人"的致媚性能而忽略了其叶,其华、其实等植物特征."草"虽为"媚草",但并非媚草类的通称."草"亦非"灵芝".在先秦文献中"芝"并无神秘意义,"芝"被神化肇端于神仙方术家,谶纬之学将其神学符号化.李善注引宋玉<高唐赋>云:"精魂为草,寔曰灵芝",反映了战国后期神仙方术思想对楚文化的影响,是楚地原始巫风自然神崇拜向神道设教的圣物崇拜转化的一种表征.本文尝试将其致媚性能与植物形态结合起来加以考释,从而提出草即淫羊藿.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动物致害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致害责任是典型的对物的替代责任。饲养的动物指一切为人实际控制的动物。动物基于本身的危险性,以独立的动作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动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即应承担责任,不问其主观过错。混合过错下,所有人、管理人、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而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故意以及受害人的承诺是责任主体据以援引的当然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6.
水族双歌作为水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演唱、传承的歌谣,蕴含着浓厚的生态伦理观念.一是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肯定栽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的行为;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主张关爱动物,认为动物具有思想和情感,人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处;对于束缚动物自由、虐待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这种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当下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考古材料所见生殖器崇拜考--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的考古发掘为主,结合各地考古资料,论述了生殖崇拜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学     
美国《科学》杂志:狗的祖先是东亚狼;英国《自然》杂志:蚂蚁也会“雇打手”;  相似文献   
9.
病虫害的发生是“反常”,是由于气的正常运动受到了干拢,偏离了常规。气的运动之所以会偏离常规,则是由人们违反自然的不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防止病虫为害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根据气阴阳运动规律,严格按照天时地宜行事。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 ,冀东城乡的民间信仰出现了在传统与现代性间不可逆转的变化 ,呈现出神人合一、实用心态、多神崇拜、信仰式微等若干基本特征。冀东城乡在各个方面与华北诸省具有地理、文化等诸方面的密切关联 ,因此冀东城乡民间信仰上所表现出的变化与特征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近代华北城乡民间信仰变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