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2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52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8,(6):65-65
唐飞天,女,字艳萍,1983年出生於杭州,毕业於浙江工业大学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学士学位)。祖籍黄山市歙县人,随父母生长在杭州。现为浙江六和会所特聘书画家,黄山书画协会会员,囚受家庭熏陶,白幼便喜涂鸦。父亲唐诗祝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西泠名家,在父亲的亲授下接受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教育,临池挥毫,从楷书入手,  相似文献   
2.
唐代成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和扬州的全国第四城,在大唐文明向外传播时,与国都长安并驾齐驱为南、北丝绸之路上的双子星座。唐代成都的自然风光秀美:"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唐代成都的人文风光壮美:"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唐代成都的文化形象俊美:"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记叙了魏晋名士的言谈风尚与逸闻趣事,其中涌现的人物形象个性瑰奇,类型多样。世说人物形象与魏晋风尚影响着唐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死意识,一定程度塑造了唐人人格与唐诗诗格,同时,唐人在接受世说人物形象时,置其于新的现实情境,如将阮籍之穷途具象化为旅途、别途、仕途等,并将其绝望、不得调和的穷途之哭解构为因时代朝气驱散穷途风霜、借佛家精神消解行路之难的独特困境心态;打破了“东山再起”的仕隐平衡,用唐代积极向上的政治理想和精神风貌感染着谢安自如于仕隐之间的高士清醒,在诗歌创作中完成了对世说人物形象的接受与重构。《世说新语》也借此通过诗歌在唐代及后世传播。  相似文献   
4.
现在想起来,考电影学院的那段日子是不堪回首的,说是像做梦再贴切不过了。爸爸从小不让我沾文艺的边儿,认为唱歌跳舞会让人浮躁,他是很有一些自己的教育理论的,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宋词,他就很不主张,他说宋词的婉约容易使人感情脆弱,应该多读唐诗,或者像“九万里风鹏正举”这些词才更适合追求上进的年轻人。连让我学的书法都是颜真卿的颜  相似文献   
5.
从现存为数颇丰的唐诗看,唐代诗人承传并弘扬了<风><骚>及汉魏六朝文学的自然生态意识.由于受本朝儒、释、道思想以及投笔从戎的边塞生活、官吏贬谪的特殊经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唐诗中表达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空前融洽的地步.唐代诗人与草木虫鱼等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思想和实践,在唐诗中主要表现在十大方面,即:(1)与物谐乐;(2)以物为友;(3)颂物以美;(4)感物惠德;(5)赏物生趣;(5)悲物悯人;(7)由物悟理;(8)托物寄怀;(9)假物以讽;(10)护物有责.唐诗中浓郁的关爱自然生态意识,是唐代诗人精神境界的生动体现,对当下大力倡导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殉道”精神及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同当时绝大多数诗人的群体性心态一样,对现实抱有狂澜难挽、事不可为的绝望心态;但与众多晚唐诗人迥异的是,李商隐并没有避开灾难重重的末代社会,并没有放弃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他的作品中始终贯彻着一种“殉道”精神。李商隐的“殉道者”心态,使他的诗歌带有一种迥异于众的审美特征,即所谓感伤美、残缺美、朦胧美等  相似文献   
7.
唐代疾疫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唐代诗人的创作欲望,也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题材与内容。唐诗中的疾疫书写为了解唐代疾疫与医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史料,而通过探讨唐诗中的疾疫书写,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社会和唐人生活状态、身心状况及其与唐代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唐代疾疫诗不仅表现了唐人与疾疫斗争过程中的强烈生命意识,以及疾疫所带来的心态之变化,诗中所写唐人疫病防治观念与巫医并举的措施,也体现了唐代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唐代疫鬼思想观念下的驱疫活动、医学发展背景下的医疗措施,以及文人学医、种药和馈赠医药等行为,共同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特殊而鲜活的唐代社会生活画卷,为全面了解唐代历史文化和文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从李白的诗歌看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作用不同,这在唐诗中也不例外。通过对李白诗歌中数字运用的特点的归纳,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数字上的差异研究和不同英译本的分析发现对唐诗中的的数字要根据汉字数字的表达本义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让国外读者“知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石云涛 《社会科学战线》2022,(6):100-111+282
唐诗中有大量咏佛寺的作品,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及其向诗歌领域的渗透。佛寺中有各种不同的设施,唐诗中涉及较多的是上人房或上人院,原因是上人房或上人院乃高僧大德所居之所,而在崇尚诗歌的唐代社会,诗人到处受到尊敬和优待,诗人游赏、会聚和入宿上人房和上人院,因而接触高僧的机会很多。这些咏上人房和上人院的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佛教发展的盛况,揭示了佛教与唐诗的互动关系,对于认识唐代诗人的活动和创作,了解唐诗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崔际银 《唐都学刊》2004,20(6):37-38
唐诗研究 ,一向是学界最为重视的领域 ,古今相关的各类著述汗牛充栋、难以胜计。不少诗人、诗派或诗作赢得论者格外关注 ,“千家注杜”之类的说法 ,便是这种情况的最好注脚。然而 ,近些年来 ,唐诗 (乃至整个唐代文学 )研究似乎陷入低迷状态 ,其表征之一是很少唐前、唐后文学研究中不时出现的热点关注、轰动场面。细细推究 ,唐诗历代为人所重 ,令人不免宝藏掘“尽”之感 ,当为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选取新视角、开拓新领域 ,就成为唐诗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表明此项任务进展的标志 ,则是出现专门的研究成果。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婚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