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1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都兰热水热水血谓吐蕃大墓出土的北朝红地云珠太阳神织锦中“人兽搏斗”图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属性,进行了图像学研究对比,论定其属波斯文化系统、但却是中原汉地制造的“外销锦”。  相似文献   
2.
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能够充分展现出土家族独特的艺术风范,是土家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图案具有抽象化与意向变化特点,留给人们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展现了朴质的艺术文化,将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不仅要保留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所传承的文化元素,同时要强调设计物品的实用性,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与现代设计科学的结合,能够满足现代人民的审美诉求,大幅度提升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的传承水平。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5):54-55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咚咚喹那悠扬、轻快的音调,把人带进鸟语花香、人勤春早的土家山寨,那长不及五寸的小竹管里竟然吐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的直辖市,辖区内有五个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土家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在逐渐消失。其中,土家语已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还有部分人会说土家语。2015年,课题组对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酬镇、酉水河镇、可大乡三个土家语者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文件中制定的指标对土家语的语言活力进行分析,对这一重庆市濒危语言的语言活力等级进行共时性评估。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纺织历史悠久,因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很多民族保留了传统的纺织技艺,而景颇族的织锦以严谨细致的织工、庄重大气的配色、内涵丰富的花纹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景颇族作为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景颇服饰作为景颇文化的表象,就在传统与现状的交织中变幻着模样。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景颇服饰的历史变迁,试图对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新变化做出艺术人类学视野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湘西土家服饰是湖南民间最具艺术特色的民族服饰,又生动展现了湖湘文化的视觉艺术特质。本文以土家织锦、日常服饰、婚嫁服饰为脉络,对其织锦服饰图案进行个案剖析、对日常服饰和婚嫁服饰的视觉元素整体分析,阐述土家服饰的图案、色彩及所体现的土家人的文化审美观念,以及呈现出的湖湘视觉文化特质,从而思考,中国服饰品牌的全球化推广需立足中国大地的文化根系,推动民族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以来,湖北省民宗委"三万"活动4个驻点村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平镇白岩坪村、腰牌村、洞口村、月山村。这4个驻点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困难群众多。在前3次"三万"活动共投入近300万元经费的情况下,2014年省民宗委又筹集资金80万元,帮助4个驻点村建网格、修公路、整危房,不断夯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  相似文献   
8.
田二文  彭司进 《民族论坛》2007,(7):I0001-I0001
<正>今年37岁的田蕊,在马福村卫生室工作了整整14年,累计为村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9万多人次。14年来,田蕊从未向乡亲们收取过门诊费、挂号费和出诊费;对于家庭特别困  相似文献   
9.
<正>“西兰卡普”俗称“打花铺盖”,其色彩、图案的精美,在我国民族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西兰卡普”在中国各个大的历史时期,都曾留下了自己的踪迹,并显露出不同层次的文化积淀。土家族织锦的发祥地湘西“五溪”,在五代之前还处于“喜渔猎、不事商贾”的原始猎渔时代。当时的“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族织锦技艺(以下简称通道侗锦)的基本类型与制作工序进行了详细梳理与总结。通道侗锦按颜色可分为素锦和彩锦,按用途可分为日用锦、寿锦、法锦等,根据织造工具不同可分为机织锦和手工编织花带,根据构图方式可分为大花锦和小花锦;侗锦有斜织机和木梳式手工编织两种织造方式,其中斜织机织锦有十三道主要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没有图谱,仅靠织娘口耳相传。通道侗锦是侗族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纹样是侗族民间信仰的符号化表征,它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唤醒当地织娘的文化自觉,营造良好的整体文化生态;同时还必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调试,既实现对技艺及其文化内涵的坚守与保护,同时又能实现创新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