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民间文学课堂讲授和田野作业环节运用人类学主客位观,可以弱化传统民间文学教材书面范式忽视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而引起的曲解,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民间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主客位视野中的冼夫人文化及其符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远玲 《学术研究》2005,(8):120-123
冼夫人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现象。我们运用人类学主客位互换的方法,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冼夫人及冼夫人文化的看法:官方侧重于赞颂冼夫人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强调冼夫人文化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而民众大多把她作为英雄人物来敬仰,当作神灵来信仰,希望从中获得心灵的抚慰、群体的凝聚力。冼夫人文化是一个“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融合的典型,它的深层意蕴在于冼夫人是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体验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社会人类学家提出,行政、市场、仪式是三种形成空间的力量.笔者根据在大理喜洲的田野工作提出,虽然三种力量造成了三种社会空间,但只有仪式空间才是当地人的本土知识.行政和市场力量形成的空间因变动不定而脱离了本土社会分类,只能用客位的视角观察到.因此,在探讨空间形成力量之前,研究者应该在主位与客位的视角之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是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人才等五种意识,处理好统筹队伍规模与整体素质等四个关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公案、学术死结,均可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强大解构功能获得解读.而叶舒宪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实绩更为学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6.
像种族、阶级、阶层一样 ,族群和性别也是对人群进行社会分析的基本范畴。“时髦”的男人与“守旧”的女人作为当代中国族群认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经验 ,反映出当代族群认同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的倾向。这一现象是男女两性权力不对等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浅谈民族学中的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学对于异文化的关注使"田野工作"成为必然。"马林诺夫斯基革命"促成了对于"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的深入认识;哈里斯的"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自有其学理内容和旨趣。从民族学研究中的人道思想出发,这种研究视角上的区分会使研究者为精彩的平民文化和平民精神而欢欣鼓舞,并对自身和许多自我固有的观念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保持为学和为人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8.
论心理人类学研究中的主位方式与客位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的心理人类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心理学角度开展研究的学者通常对主位研究方式还难于适应;而从人类学角度开展研究的学者通常对客位研究方式还难于把握。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者是采用主位研究方式,还是采用客位研究方式,或者是采用主位-客位综合研究方式,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取向和课题性质加以确定,简单地提倡任何一种研究方式而否定其他方式只会给心理人类学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主客位语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然而,对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仅通过政府法规和相关组织部门采取的一系列客位保护措施来加以保护并非最为有效.只有文化主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充分发挥其自觉性和自信心,实行主动的主位保护,并配合具体的政策法规,使主位保护和客位保护充分融合,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地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新进化论者之一的斯图尔德(Ju lian Steward)是该门学科的创建者。生态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生态环境和文化之间关系的学科,历经文化生态学、文化唯物主义认识论、系统生态学等不同阶段的发展。将生态人类学理论应用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不但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