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自唐朝灭亡之后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确立起了大一统的国家框架.同时,元朝也是一个以漠北地区蒙古族为主导的少数民族政权,"骑射武功"是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统合力量并迅速崛起的关键.因此有元一代,对于军事本身及其建制的重视与拓展始终未曾间断,而"探马赤"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探马赤"只有"五投下"和"七部"两类族(部)属之分,但事实上自元朝初期伊始,以色目军人为主体的"西域探马赤"业已成雏形并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成为"探马赤"军制类别中的第三体例.在元朝近百年的历史中,"探马赤"特别是由色目官兵所组成的"西域探马赤",一方面为中央政府戍守、屯垦广袤的西北边陲,另一方面则奉元廷之命平定国境内外的反叛.既使得陕甘一带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自唐以后再次得到大规模开发,成为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之地,又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基,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意义.故对"探马赤"中的回族本体及其历史功绩进行深入性的探索研究,将会有助于元代军制学、边疆学等方面的推进,也可视作对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侧翼性论证与补充,兼具学理与实际上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事业是新疆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该时期新疆的屯田开发推动了移民活动,促进了新疆"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继续发展。研究民国时期新疆不同主政者实施的屯田政策及其绩效,从历史学和人类学视角深入剖析民国时期新疆屯垦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以期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小李庄位于兵团第八师147团境内,为原新疆军区后勤部运输部、二十二兵团骑七师、农十师师部,该师三十团团部所在驻地,在原地方村庄小李庄以南玛纳斯河东岸边踏勘、屯垦,使这里成为玛河东岸军垦事业的开发地和指挥中心,部队在小李庄不但发展了军垦事业,还大力发扬南泥湾的革命精神,为周边的百姓和群众大做好事,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为兵团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林凡瑞 《东西南北》2009,(12):53-53
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香山北麓(今卫宁)平原上,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倒也勉强度日。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  相似文献   
5.
"屯垦戍边"是党和国家边疆治理的重大战略举措。兵团"屯垦戍边"到"维稳戍边"核心使命的转型是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时代选择。该文在剖析"屯垦戍边"与"维稳戍边"的共同主旨、阶段性战略目标追求、二者内在逻辑关系基础上,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从背景、变量、行为三个方面论证兵团核心使命转型的结构因素,探究并发现兵团核心使命的转型具有鲜明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现象,进而提出全面把握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树立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原则,强化"兵"的意识,提高责任主体维稳戍边能力,拓展维稳戍边功能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6.
晁错在吸取秦朝戍边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从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民生活等方面通盘考虑,提出了较完整的移民实边的屯垦戍边思想。该理论中的民屯、军屯等思想对西汉后历朝历代屯垦戍边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发挥好维稳戍边的特殊作用,就必须从兵团的人口资源优势、文化类型优势、现代农业优势、管理体制优势、地理分布优势等五个方面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民国时期,新疆先后处于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之下。在这一段时期内,历任统治者均在新疆推行了屯垦政策,只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汉唐遗风与近代新疆屯垦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近代屯垦艺术上承汉唐艺术 ,下启军垦艺术 ,出现了内地汉族戏曲、说书、剪纸、年画、庙会、社火等移植新疆 ,并本土化的诸多艺术形态 ,它有广泛的民间文化基础 ,同时具有文化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朱志燕 《民族论坛》2013,(8X):12-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是解放初期新疆特殊的政治形势、经济基础、社会、宗教状况以及周边国际关系综合因素作用的产物。同时,新疆自身的农业生态条件和历史上的屯垦传统也为兵团的建立提供了生态可能性和路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