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庄园的兴起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 《南都学坛》2002,22(3):1-7
西汉以自耕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到东汉以庄园为主体经济结构的转变 ,客观上形成了汉晋之际社会思潮变迁的重要依托。作为新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单位 ,东汉庄园对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使一部分士人从原有的大一统思想和依附地位中剥离出来 ,而且发展出了较为独立的群体性格、个体人格、思维方式和兴趣取向  相似文献   
2.
两汉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与宗族的生产组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宗族势力的重建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尤其与大庄园经济的发展相同步.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来源一般有买卖、国家授赐、豪取强夺等几种途径.一方面,宗族势力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势力获得土地,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大土地所有;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者又利用手中的土地作为团结宗族的手段,纷纷采取庄园经济模式,组成一个个宗族的社会经济集团.两汉宗族土地所有制成为东汉以后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宗族组织在社会生产方面也逐步表现出重要的生产组织与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3.
王新同 《职业》2012,(19):88-90
蓝天白云下,辽阔无边的紫色花海随风起伏,芳香四溢。这是一座占地500多亩的薰衣草庄园,有着普罗旺斯的美景。它的主人是一位80后北京小伙,负债创业的他曾在寻梦路上屡遭挫败,却未言放弃。如今,他不仅把提取的薰衣草精油卖到欧  相似文献   
4.
罗布 《西藏研究》2004,(2):83-91
实现社会的现代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任何国家、民族和社会都不例外。西藏社会自进入 2 0世纪后也在内忧外患中先后出现了以清末新政开发和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改革为主的一系列旨在变革图强的带有现代色彩的事件和活动 ,但在总体上均以失败告终而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原因多种多样。本文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出发 ,对传统西藏社会的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 ,试图找出影响和阻碍西藏社会实现现代转型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巨文利 《快乐青春》2009,(10):36-37
一所小学的一节作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 一位小学生非常喜欢这个题目,便在作文本上飞快地写下了他的愿望。他希望将来能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广阔的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草。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以及一座休闲旅馆。除了自己居住,还可以与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  相似文献   
6.
镡娴娴 《理论界》2009,(8):148-151
庄园在英国历史上存在过很长的时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庄园法庭是庄园里面最重要的机构,规范着庄园中的事务,保证庄园的日常运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庭.庄园法庭首先维护领主的权威和利益,但是对于庄园里的公共事务和庄民的私务也不是无足轻重的,是普通庄民可以依靠的比较直接、有效、廉价的解决问题的机构.此外,从当时整个英格兰社会体系的角度来看,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政令在基层的通达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E.M.福斯特主张艺术作品应当在形式和内容、结构与思想等方面都达到和谐一致,并提出小说的艺术形式可分为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图式和节奏七个方面。用福斯特的艺术和谐观来分析他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发现小说中处处可见他的艺术联结思想。  相似文献   
8.
自然经济是贯穿西欧封建社会始终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罗马帝国晚期起,奴隶制商品经济已开始向自然经济过渡.蛮族入侵、尤其是阿拉伯人对西部地中海地区的征服,使自然经济逐渐在西欧确立了主导地位,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其经济的特性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生产是按原基础重复进行的简单再生产、手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等.到21世纪时,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复兴,但自然经济仍居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土地改革是进入现代化的门槛。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将土地改革置于大历史和长时段的背景下,分析世界不同国家土地改革进程与成效的历史制度底色。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家户制、俄国的村社制及其农奴制、拉美和南非的庄园制及其农奴制分别为以上三类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历史制度,并规制着其改革进程、特点和成效。土地改革是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分”,但不可能简单地“一分了之”,其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传承下来的社会组织制度原型不是一夜之间的改革能够改变和改造的。  相似文献   
10.
“人面桃花”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唐代书生崔护,曾在一年的清明节这天,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游玩,见到一个庄园,园内花木丛生,环境幽雅宜人.崔护上前,叩门求饮,一年轻女子开门设座,并递给崔护一杯水.年轻女子站在一株桃树旁,含情脉脉地看着崔护.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忽然想起这位年轻女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直奔城南,但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大门却已上了锁;桃花依旧,去年的美人儿却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