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各个商帮也有着不同的经商之道和创富秘诀。下面来评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八大商帮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2.
为了践行儒家的重教和仁爱思想,徽商兴办义学,筑桥修路和救济灾荒,彰显出他们的慈爱精神。从巴比慈善晚宴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商人的慈善精神的匮乏,这是因为他们缺失了慈善精神的儒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徽商积极参与江淮地区的水利治灾工程、备荒盐义仓的建设,以及灾中和灾后的救荒工作,为江淮地区荒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体而言,徽商参与明清江淮地区的荒政建设呈现出时间、空间和内容上不平衡发展的特点。而这种不平衡发展的特点与徽商供给江淮地区荒政公共产品中"利他主义"之面纱下的"利己主义"驱动有关。徽商不吝赀财地向江淮地区有选择、有重点地投入荒政公共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屡遭灾荒袭击的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进入官绅阶层、实现在侨寓地的土著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社会利用宋明新儒学的世俗化伦理思想,对儒贾(士商)观的内涵和职业伦理价值做了转换与重构,提出"贾不负儒"、"良贾不负宏儒"和"左儒右贾"、"儒贾事道相通"、"贾服儒行"、"士商异术而同志"、"儒名贾利"、儒贾"迭相为用"等反映新儒贾观的诸多新概念和命题。这些概念和命题有着丰富或特定的内涵,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思想联系,既反映了明清徽州在儒贾观的转换和重建方面的多重认识,又体现出这些新观念仍然秉持儒家的核心价值取向,并未脱离儒家传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运用比较方法,对近现代回族商业的繁荣及其原因进行了叙述和分析。作者认为,晋商、徽商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衰落和同一时期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是社会系统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一制度因素对商业经济的兴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继承回族优秀商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增强全球化意识、提升现代企业精神,应成为当代回商群体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6.
徽商是旧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商人集团的总称。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于明代中叶,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盛于嘉靖,至清代乾隆年间达到鼎峰,嘉庆、道光以后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作为一支在中国商界称雄三百多年的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我在博客上拜读了一位山西博主呼唤重振“晋商”雄风的博文,跟了一副贴子。“徽商”、“晋商”同处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交通及通商条件也大同小异。两大商帮在晚清乃至民国初年都曾雄霸中国经贸市场。现代两大商帮的后裔们都在提出“重振雄风”的口号。官方更是竭尽全力招商引资,推出多种举措,力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徽商与晋商的异同,在诚信为本、以义取剩的商业经营观上,徽商与晋商有相同之处,而在对待儒、商的态度上,在对待当权者的态度上,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商业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其中,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是他们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无疑,这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因此,探讨徽商尚法的传统、原因及运用法理维护自身利益等方面内容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崛起的徽商把大量资金回流徽州大地,进行轰轰烈烈的新村建设活动,在创造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的同时,文化教育也独树一帜。徽州古村落蕴含着几千年中国农业文明积淀下来的生态学思想、生存智慧与崇文重教风尚,对于今天的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仍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