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代初期画坛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早年抗清,失败后誓不入仕,隐居武进老宅,倾情诗书画,既为谋生,亦是萌志。中年赁居常州城中白云溪畔,先借画室,后扩为家,并终老于此。文章阐述了他与另一书画大师王翚艺术互慕、事业相助的终生友谊,总结了其绘画艺术特色,即独创“没骨花卉”技法,并引领“常州画派”风靡清代早中期神州画坛。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学术界比较忽视的两大问题 :一、论述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 ,认为其绘画风格直追元人 ;就绘画理论而言 ,在复古之风鼎盛的清初明确提出“作画当师造化” ,实为难能可贵 ;第二 ,对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恽寿平是因为自度不及王而改弦更张、转攻花卉之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着重强调了画外各方面因素对其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乱世中明遗民思想的寄托。遗民画家恽寿平熟读《庄子》,在诗词题跋中以庄论画。恽寿平将庄子的"濠水之鱼""相忘之鱼""逍遥之鱼"等"鱼"意象融入他的鱼藻图中,以庄子的"濠水之鱼"自比,借庄子的"相忘之鱼"以期摆脱困境,通过庄子的"逍遥之鱼"追求渔樵之隐,进而寻求身心的自由与解放。作为遗民群体的代表,恽寿平在面对国家覆灭以及个人生存价值重新定位的时代变迁当中,通过饱含丰富庄学意蕴的鱼藻图,进一步抒发了遗民群体的抑郁之情,为逐步走出精神困境展开了艺术实践与美学探索。  相似文献   
4.
恽寿平是清初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尤善作没骨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的徐崇嗣,历经宋、元、明三代的发展,到了清初,恽寿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写意与写生结合起来,创造出淡雅妍丽、形态生动、画格高逸的没骨花鸟画风。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在题材、用笔、设色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尤其在设色上,境界高逸。笔者主要从撞水撞粉法、点写法、渲染法、勾勒法四个方面来分析其设色风格,文章通过解析作品中的设色技法来论述恽寿平"没骨花"的设色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恽寿平美学理论的研究和提炼,发现并揭示出他思想中所受到的禅宗美学的影响;这种深具禅学慧思的美学思想,不仅成为清代杰出艺术思想的典范,更是深广地影响着后世中国绘画的风尚.为了从本质上来了解中国画的荒寒意境美学观念的形成,恽寿平的艺术思想无疑具有了极高且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恽寿平绘画思想的研究发现,"仰钻先匠,外师造化"是他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在思想意识方面他极为尊古,并坚持师法古人;同时重视师法造化,将写生视为绘事之源泉。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要求画家深入自然,自然与画家的灵魂交融,他的没骨花鸟画因而被称为写生正派。当前中国画坛片面追求形式感,忽视绘画基本功及写生训练,针对这一现状,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