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94-100
在鲁迅故乡话语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空间焦虑是话语运作的驱动力。从离乡者的视角看,故乡因启蒙话语的渗入呈现出以吃人为内质的囚牢模式;从在乡者的视角看,则体现为人要进入群体中而不能的阻隔模式。鲁迅以此空间形式营造了故乡与鬼域的同质性。同时,空间焦虑也是话语主体的精神本质。以还乡、寻路的空间焦虑呈现着话语主体的分裂和整合。它实质是鲁迅流寓者身份的言说形式。  相似文献   
2.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蒙古族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本文立足于蒙古族地名传说中的英雄与故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其传统文化渊源、社会历史根源等诸层面的分析,认为该母题是在科尔沁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蒙古人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当你跨进改造一新的启东市实验幼儿园,一幢气势雄伟的教学楼上镶嵌着"梅瑛楼"字样的铜牌就会跃入眼帘;当你迈步走到该大楼二层楼,有一个"梅瑛音乐厅",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部分音乐器具。这座由旅日爱国华侨王梅瑛女士捐资兴建的教学楼,在启东市海外华侨捐资助教历史上树立起了第一座丰碑。王梅瑛女士1919年出生于启东县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大江健三郎在几十年文学生涯中不断书写的对象.故乡是想象力的源泉,是自卑情结的宿命之地,是大江打开文学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2014,(1)
正~~  相似文献   
6.
白岩松 《领导文萃》2014,(7):103-105
正人生中具有如此仪式感的事不多。这一次告别,将来会让你难忘。也许你们还意识不到,结束的这四年大学生涯是什么。我已经离开这所学校二十四年了,是我读大学的六倍,走得越远越清晰。原来我以为这四年不过是我的大学生涯,到现在我才清楚,这分明是我的另一个故乡啊。不管你曾经在故乡有怎样的抱怨,有怎样的不顺畅,或者怎样难忘的记忆,一切都会被时间慢慢冲刷掉,剩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86岁的姥姥不愿意离开家乡,不怕别的,最们的一点就是客死他乡。姥姥的耶个家乡,在我心里只有标本意义。小的时候,回一趟姥姥家就是一场徒步冒险。要翻山越岭,要走过一条小河,然后一马平川地走上一阵子,看到低处的一个村子,酸疼的脚感告诉你,到了。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4,(3):62-64
圣诞老人是圣·尼古拉斯吗?众所周知,圣诞节是纪念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当今,世界上的人们在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时,这一天的主角和道具为何是圣诞老人、驯鹿、圣诞树、圣诞礼物和雪呢?而且,为何这些在圣诞节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呢?仔细想想,这还真是不可思议啊。为何圣诞老人是乘着驯鹿拉的雪撬出现的?为何要给孩子们礼物?所谓的圣诞树究竟意味着什么?更奇怪的是,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雪     
正头天晚上临睡的时候,我在听着外面莎啦啦的雨夹雪越来越密的声音中,我在奇痒难忍的冻疮的煎熬中,迷迷糊糊地睡去。早上醒来,感觉窗外异常明亮,但是,却是一片寂静,只是远处偶尔会传来一、两声狗叫声。放眼望去,一片银色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村题材文学中的"故乡"镜像,重建了人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等之间的诗情画意关系,它既是乡村现代性发展的产物,也是乡村现代性困境的表征。当代农村题材文学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生存条件等物质性存在的图绘,建构起坚实而厚重、丰富而立体的"故乡"镜像,并最终生成强烈对抗现实的强大功能,上升为一种心灵皈依的乡村宗教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