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7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9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元璋从一名下层百姓,历经磨难,终成帝业。性格决定命运。笔者认为朱元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形成了某些决定其命运、影响其成就的性格。在他的骨子里有佃农的勤劳朴素,对富人的仇视,对贪官的痛恨,亦有地主礼贤下士的德性,首领勇敢果断的品格,还有作为帝王的专制与多疑。正是这些多面性格潜移默化,使朱元璋走上了独特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艰辛。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危素是元末政坛显要、文史大家,明初却沦为贰臣代表,后世文人多津津乐道其“谪守和州余阙庙”的凄惨结局,演绎出诸多故事版本,以至几成定论。事实上,危素晚年虽贬居和州,但并无“守余阙庙”之辱。最早记载此说的《馀冬录》已明言此系传闻,明初正史文集多无记载,后世方志也有质疑。此说产生的历史语境与洪武初期国家形势和帝王心态不合。危素晚年遭遇除却自身失节有愧之外,更多是明初集体处置贰臣策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后世文人在国家形势动荡或民主思潮涌动之际,积极书写、评点危素谪死事件,多为宣扬忠君救国思想,也有出于丑化朱元璋历史形象之用心。今人应正确区分洪武初期不断调整的文化政策,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4.
防空洞     
余斌 《中外书摘》2014,(8):59-60
防空洞、防空壕 20世纪70年代初,明朝一个叫朱升的谋士突然间暴得大名,变得家喻户晓。原因是在朱元璋挑起反元大旗之时,朱某出了个主意,让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毛主席他老人家给改了一下:“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据说苏修要打我们,随时可能打起来,这便是对策。  相似文献   
5.
儒、佛、道三教是长期活跃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三支主要思想力量,佛教的传入对于道教和儒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三教之间虽然互有矛盾,但是三教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相互发展,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对于中国的历史上很多帝王的统率平民和管理臣下都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1328—1398),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为地主家看牛放羊。十几岁时,父母和三个兄长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孤苦无依,遂落发当了和尚;谁知不久寺里也发生粮荒,他又只得做游方僧,化缘乞讨,流浪于江淮地带。1352年,朱元  相似文献   
7.
明朝:古代内容最为宽泛的人口普查清朝:古代最为实际的人口普查经过元末战乱,明初的人口甚至没有明确数字。1370年,朱元璋为了整顿元末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贴制度。由政府发给每户户贴,要求各户详细填写人丁的数目、姓名、年龄、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该户所有的产业。登记完成后调派军队协助地方政府去核实,对隐瞒或做假的,进行严惩。户贴登记完成后由户部负责管理,各地每年上报户口增减情况,以便及时更正。清朝的户口制度发展为每三年编审  相似文献   
8.
和马渭源先生从不相识到相识到交往多了,我们的话题逐渐变得广泛起来。在我和其他几位老读者的催促之下,这本本该在去年即可出版的多达79万字、厚厚的上下两大册《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之魔鬼的天才皇帝朱棣卷》终于由东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明成祖朱棣一生在位22年,既天才,又魔鬼,给我们留下的谜很多。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在明初重新厘定和推行的乡饮酒礼,是依据其“安民为本”“锄强扶弱”的治国思想和主张,针对当时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而采取的礼治措施之一.它既继承历代乡饮酒礼别贵贱、叙长幼的传统,又将习礼与读律、正面表彰与反面警戒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色.明初推行的乡饮酒礼,与朱元璋基于“安民为本”“锄强扶弱”思想主张所采取的其他措施一并施行,收到澄清吏治、抑制豪强、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显著效果,对此应予历史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明洪武、弘治年间文化政策与文言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洪武至弘治年间,君主强力推行定程、朱理学于一统的文化政策,十分强调儒家义理在诗文中的教化功能,并以此指导当时的文艺演出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主要有5部,创作者虽身份各异,地域不同,但其内容多为神仙道化、劝诫讽谏、粉饰太平、惩恶扬善,其中宣扬道德教化的篇目所占比例最大,这与当时朝廷的文化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可见,当政局稳定、政治权力处于上升期时,朝廷所倡导的文学观念是可以得到推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