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伟 《创新》2007,1(6):115-123
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是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广西中越边境沿线有防城港、宁明等八个县(区、市),除了东兴市,其余7个县区都是壮族聚居区,历史上盛行壮族歌圩风俗.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功能丧失,壮族歌圩面临着歌师歌手后继乏人、歌圩听众不断流失、传统歌圩点风光不再的窘境.运用文化恢复、文化重建理论方法,实现壮族传统歌圩的恢复和重建,对于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19日上午,由南宁市地方税务局主办,武鸣县地方税务局、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地方税务局联合承办,武鸣县文化局协办的"2007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税收惠三农,和谐树新风'山歌擂台赛"在武鸣县香山河公园双鱼广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一个喜欢唱歌且善于唱歌的民族,历史上许多地区,都有传统的对歌的盛大节日──“歌圩”。然而改革开放后,歌圩却日渐衰落。主要原因是歌圩择偶功利性的减弱,动摇了歌圩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环境的变迁缩小了歌圩的地盘;民众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歌圩衰落的社会心理因素;壮文的滞后阻碍了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广西田阳敢壮山歌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圩文化是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和保护好这一民族文化资源,对弘扬壮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敢壮山歌圩是壮族歌圩文化的代表,对敢壮山歌圩的文化背景、发展现状等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实现传承和保护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媒介的作用,启动"和而不同"的机制,走"文化旅游"发展之路,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歌圩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6.
广西彩调音乐与歌圩文化有着密切的因缘关系。广西歌圩民歌曲调或唱腔是彩调音乐的重要来源之一;彩调唱词韵点密集、韵律多样,通过以物比兴的手法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意,这与其对歌圩中民族民歌韵律特征及表现手法的吸纳密切相关;彩调演唱形式也借鉴和发展了歌圩民歌中以二人对唱、合唱为主,以及接唱、叠唱、群唱等演唱形式。  相似文献   
7.
壮乡歌圩在广西的教育和文化传承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歌圩的社会性教育功能和个体性教育功能,这既是壮乡民众对人性的不同层次需要的表达,更是广西各民族歌圩得以流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9.
10.
壮族歌圩当代流变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歌圩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壮民族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歌圩在当代的流变态势、流变规律、流变原因作整体把握,从文化自觉、审美多元化的角度探讨歌圩流变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