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0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一切有部的弥勒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山 《西域研究》2008,(2):104-115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其实反对弥勒崇拜,这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的两个方面--克孜尔石窟的教派属性,以及弥勒菩萨的图像志.  相似文献   
2.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比较重要而富有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他们在这里有过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活动,并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举其要者主要有敦煌石窟出土的古代回鹘语文献、回鹘文木活字、回鹘人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开凿的佛教石窟和游人香客于石窟壁面上题写的回鹘文题记。这些对研究古代回鹘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证明,辉煌灿烂的古代敦煌文化是包括回鹘人在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杨桂莲 《社科纵横》2005,20(6):171-172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各时代石窟文化演变、发展的阐述,说明石窟文化虽源于印度,而在中国莫高窟得到了很好的演变、发展。从莫高窟石窟文化不同时期的发展,也可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4.
[摘要]关于琵琶的历史,在学术界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或疑团。本文通过对新疆石窟壁画中所绘的琵琶和有关历史文献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不同于音乐史界的观点和见解。考证了琵琶的起源、演变过程,勾勒出琵琶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郑炳林 《国学学刊》2023,(2):8-10+138
将古典文献学放在历史学中,可称之为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属于历史文献学之下的三级学科。就学科研究方法而言,历史文献学和西方古典学没有本质区别,均研究文献的版本选择与考订、作者信息、文字校勘、注解疏义等,只是研究的视野和侧重有所区别。敦煌学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文献和艺术。就文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来说,敦煌学将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的特点综合到一起进行研究;就其研究内涵而言,敦煌学还涵盖文献学以外的石窟艺术。如果将艺术作为语言符号进行研究,那么敦煌学的内容和方法更接近古典学;若将古典学看作一个视域,敦煌学作为古典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到更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阿尔寨石窟第31窟窟门南侧西壁有一铺毗沙门天王变相图,该铺壁画的内容包括毗沙门天王尊像、毗沙门天王征战、明王护法、奔马猷宝供养、上师说法等五部分.毗沙门天王是佛教护法四大天王中的北方护国天王,其造像最早可能出自汉唐时西域强国于阗.阿尔寨石窟壁画的毗沙门天王人物造型同唐、五代壁画人物造型基本一致,具有中原传统绘画的特点,但与唐、五代敦煌画像有所不同的是毗沙门天王手持标识物和天王周围人物布局起了很大变化.毗沙门天王变相图反映了在蒙古贵族东征西伐的背景下,祈求战神毗沙门天王的保佑,表达对战神的英雄崇拜和信仰;同时,由于战争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蒙古贵族对财宝的需求也越来越膨胀.对战神、财神的崇拜集于毗沙门天王一身,在天王尊像手持物中得到体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图像中蒙古族形象民俗学资料及第32窟提供的回鹘文"四天王赞"可以大致判断,第31窟毗沙门天王变相图中上师说法的场景,可能是八思巴字创制之前一次关于藏传佛教重大佛事活动的场面,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征.征战图像中的骑士和上师说法的人物着装均为蒙古服装,与唐、五代毗沙门天王眷属所着汉族宽袖裙福不同,具有鲜明的蒙古族民族特征.这些特征表明,这是一幅蒙元时期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伍振 《百姓生活》2014,(3):63-65
为了一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庆大足石刻,我们来到距离重庆市区160公里的郊区大足县.去观赏那独特的摩崖石刻,感受那博大精深的佛宗禅意。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最为著名,足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游览了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8.
八峰崖石窟历史上反复多次的焚毁和重修,使造像失去了本来面貌和时代特征。论文将临近的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与八峰崖石窟比较,认为八峰崖石窟的建造与"仇池古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现存的造像当中,宋代佛教造像风格鲜明,表现出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和理想的审美追求。陇南石窟艺术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与蜀道文化传播的,八峰崖石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交汇点,因而表现出强烈的传承性和地域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克孜尔石窟中的佛传图、本生图、交脚像、焰肩像、禅定像、化佛像,包含着典型的犍陀罗艺术元素,其画面组织、人物动态及表现手法都全部或部分地来源于犍陀罗艺术,然而又有着某些细微的变化。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和犍陀罗浮雕图像的比对,找出犍陀罗艺术元素在克孜尔石窟中的嬗变与重建,考察克孜尔石窟在艺术汇流中的抉择,明确犍陀罗艺术的地位,并探讨图像转变背后的历史文化成因。最后,对犍陀罗艺术元素传入龟兹的路线和方式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齐皓  孙睿 《现代交际》2012,(9):90+89
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