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40-70年代,在中国文艺领域,"深入生活"作为一种创作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热切倡导,由此给中国的文艺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这一时期"深入生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得出结论:不顾历史和个人条件一刀切地要求作家深入某种指定的生活,或是一味地排斥深入生活,都产生不了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老师讲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而学生无动于衷,垂头丧气,提笔无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作文单凭空洞地讲,静静地听,没有兴趣做动力,没有积累、没有亲身经历做铺垫,永远不会有好文章问世。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只有深入生活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品味,才能积累多方面素材,才能将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作文才不会成为难事。笔者总结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自己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之相伴的是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和4500万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这一庞大的留守群体是弱势的农村人口中更加弱势的一部分。布迪厄曾指出,面对社会大众的苦难,社会科学若不想变成社会巫术,就必须深入生活,传达底层的声音。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留守人口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中国农业大学从2004年起围绕农村留守人口群体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行动,其中包括在全国5个省13个农村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给外出父母写信活动,以及在全国5个省选择150名留守儿童连续3年记录其生活现实的生活史研究活动。为此,本刊组编如下数篇学术随笔,对留守儿童书信和生活史记录作出初步思考和分析。我们希望这些感性层面的思考能引起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开展进一步的理性学术研究,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的留守人口现象及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许多作家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真正的作品都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作家之所以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深入生活,深刻地体验生活,从生活中不但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获得了深切的感受,在后来的写作中,确实写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使人们受到启发和教育。中小学生要写好作文,也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看到,许多学生虽经历了一些生活,但是他们却说自己没有生活,因为他们从不会留心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总是熟视无睹,很少体验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滋味。由于内心没有深切的感受,结果当自己拿起笔来写的时候,还是觉得困难。每当写作文的时候只好去生搬硬套,或者胡编滥造,写作水平总是难以提高。我下面谈谈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感悟生活方面作出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想给诸位介绍胡风先生在他的《关于"诗的形象化"》这篇论述中——讲的一段经典感受,即"诗得从现实生活里面的事象里面诞生,实际上,大多数的场合也正是通过甚至拥抱着从现实生活里面摄取或提炼的事象的。但是不是可以说,诗里面非有可能可见的事象不可,没有了就不算诗呢?……人不但能够在具象的东西里面燃起自己底情操,人也能够在理论或信念里面燃起自己的情操的。……人知道形象能舞蹈,能飞翔,能歌唱,人却不知道理论或信念之类也能舞蹈,能飞翔,能唱歌,因而他不懂得没有经过热情孕育的  相似文献   
6.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使用绘画材料的多样而呈现出各自的风貌。水彩画的创作是高师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选题、构思、构图、形象塑造和色彩稿绘制等是水彩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据年谱资料以梳理,柳青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思想左倾,爱上文学。第二阶段,走上革命道路,以文学为自身工作。第三阶段,结束东奔西走生活,精心选择生活根据地,深入当时的农村,创作反映这个时期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其间发生主观的历史想象与客观现实的严重冲突,《创业史》写作面临困局。第四阶段,人生"由天入地",作家"由人变魔",灵与肉接受生活的洗礼,读史反思,思想拓展,精神升华,完成了"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8.
公式化和概念化是中国当代文艺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理论界开出的药方是“深入生活”。但是,“深入生活”注定了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深入生活”的逻辑前提是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是生活,因而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不能真实表现自我。二、当时一些作家受到批评,并非因为没有深入生活,而是恰恰因为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和真实表现。文学被要求表现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而“主流”和“本质”只能到文件和社论中去寻找。当作家们都到同一文件中去寻找生活真实的时候,千篇一律的现象当然无法克服。问题的关键在于作家个人主体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马可先生诞辰88周年、逝世33周年,在此,对他的音乐观进行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马可短暂的一生不仅创作出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500多首(部),而且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有显著的成绩,其音乐观也涉及方方面面,笔者主要从“深入生活观”、“民间音乐观”和“革命音乐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成长至关重要,儿童文学对于其精神世界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与奠基作用。少年儿童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应该人为地把关于诸如爱情与性等问题的探讨从儿童文学的题材中分离出去,因为少年儿童有着自己对其的理解,而儿童文学对其的指导与教育作用也责无旁贷。少年儿童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儿童文学作家要做到真正的深入生活:一定要与当代的少年儿童做到思维合拍,要真正理解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从而做到以文字来呵护童心、捍卫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