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考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建立的短短几十年中,甘南藏族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有众多的学者在这里长期工作和从事考察活动,并留下许多藏学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发表,在把这里的真实情况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边疆建设问题的注意。所以,研究各个阶段参与的人物、考察内容以及考察成果,简单地分析评价这些考察活动,并总结他们的共性和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7,(12):25-28
薄荷片推荐:高原藏区是神秘诱人的、除了冰清玉洁的雪山和高原.更在于那里奇特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文化.不同地方又有不同的特点:由青海、甘南和川北几个地区所构成的安多藏、与卫藏、康藏地区大不相同而在安多藏区、甘南的民俗风情又独树一帜、譬如盛行于甘南合作、夏河、碌曲和玛曲一带的插箭节  相似文献   
3.
4.
非遗保护,特别是在基层部门的保护实践中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即缺乏整体性保护理念。"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是非遗保护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途径。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至今保留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数量均居全省之首,对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非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少数民族非遗整体性保护要重视"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这三者与非遗水乳交融、相互融合、不可分割,村落文化是非遗的载体,活态文化是非遗传承的水系,而文化空间则是非遗生发的母体。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始终面临"富饶型贫困"等现实窘境。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对各类相关资料展开搜集与整理,并运用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策略对初始文本进行编码和提炼,建构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并揭示其作用机理。通过与波特钻石模型对比,证实并丰富了其理论框架与要素内涵,而且发掘了如"情感"、"时间"等难以量化却极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基于研究发现,对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六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度量衡问题是商业贸易的关键问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近代甘南藏区度量衡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是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苯教在甘南藏区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对甘南藏区遗留下来的13座苯教寺院做了详细描写,对苯教何时、通过何种途径传入当地及其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海风 《金陵瞭望》2009,(2):63-65
甘南号称小西藏,有着辽阔壮丽的高原牧场景色、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浓郁古朴的藏民族风情。甘南中西部是辽阔的草原,南北是茂密的森林。在甘南辽阔的大地上,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众多河流奔腾于深山峡谷和广阔的草原之间。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一个想进深藏区的试脚地!如果你在这都高反严重,那么,劝你,还是打消去西藏的念头吧!  相似文献   
10.
甘南牧区牧民调查资料为依据,对甘南牧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牧民对公共产品的融资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甘南牧区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广大牧民所需的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主要由牧民自己供给,牧民对各类公共产品的供给都表现出一定的支付意愿,但由于收入水平、需求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牧民对公共产品融资方式的态度各异.要增加牧区公共产品供给,亟需培育多元化的筹资主体、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