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志贺直哉在日本被称为"小说之神",他的短篇小说简洁、精炼,通过平淡无奇的故事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在城崎》是志贺直哉的代表作,体现了心境小说的写作特点,而且从中也能看出白桦派文学所倡导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人类安全的本体论 人类灭绝的风险是100%,您和我将会死亡的风险也是100%。存与灭、生与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绝对事实。生存与生活只是稍纵即逝的机会,而灭绝与死亡则是我们永恒的宿命。  相似文献   
3.
日本武士这一社会角色出现于平安时代中期,在平安后期势力迅速壮大并取得政权。自镰仓时代至19世纪中叶的江户时代末期,武士政权在日本历史上持续了近700年。贯穿武士社会的伦理思想即武士道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战国时代以前,武士道主要表现为“恩”的社会意识,战国时代表现为“生”与“死”的社会意识,江户时代则表现为“敬”与“诚”的社会意识。无论哪一阶段,武士道思想的极端性都是昭彰醒目的。  相似文献   
4.
里尔克可称为冯至诗歌创作和生活的精神恩师,冯至的《十四行集》从感受生活方式———客观体验、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悟等几个方面都与里尔克较为相似。但这不是模仿,冯至是从本土文化出发找到与里尔克精神世界的契合点,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与里尔克的玄思相比,更多地带有社会伦理色彩,诗作中表现出独到而鲜明的个性。他的《十四行集》可视为善于借鉴外来养分的一个硕果  相似文献   
5.
海颖 《女性天地》2008,(1):17-19
在中缅边境的茂密森林里,生活着一群野生亚洲象,头象库恩和它的5个伙伴在此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一点也不知道它即将面临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李黄珍 《职业》2008,(12):16-17
有人称2008年度是最值得写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曾历经了生与死的重重考验,也赢得了全世界最瞩目的眼光;这年里,有些行业遭遇重大的危机,也有些行业获得至高的荣光,这一年里,我们目睹触目惊心的教训,也看到醍醐灌顶的启示。翻阅2008年这本厚重的启示录,我们一起重温职场的风雨历程,呼吁重建新的职业精神和道德。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日本武士这一社会角色出现于平安时代中期,在平安后期势力迅速壮大并取得政权。自镰仓时代至19世纪中叶的江户时代末期,武士政权在日本历史上持续了近700年。贯穿武士社会的伦理思想即武士道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战国时代以前,武士道主要表现为"恩"的社会意识,战国时代表现为"生"与"死"的社会意识,江户时代则表现为"敬"与"诚"的社会意识。无论哪一阶段,武士道思想的极端性都是昭彰醒目的。  相似文献   
9.
关林 《领导文萃》2007,(4):114-119
三年前的那个晚上,当萨达姆在家乡一个地窖里被美国大兵捉住后,这个中东强人就退出政治舞台了。然而,围绕着他的生与死,各方政治力量展开博弈,又重新把他推到聚光灯下,利用这个任人摆布的木偶,谋取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保罗·哈丁的首部小说《修补匠》因“展示了新的感知世界和死亡的方式”而荣获普利策小说奖.故事以乔治死前八天开始的回首过往而展开,其问穿插其父亲及祖父的生死、神秘隐士以及印第安人的消隐.哈丁用近乎白描的马赛克手法交错呈现故事中人物的生与死,向读者演奏了一曲生死交响乐.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展示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伦理交错,揭示了哈丁对生命的赞叹、对死亡的敬畏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