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传统信仰 ,在大量的本主神话传说中 ,有一些与水有关的故事 ,反映了农耕经济对水的依赖及凝结于本主身上的原始崇拜的影子 ,还可以看到多种文化交流在这一特定领域里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白族木雕历史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有着宏大的形式内容和重要的文化及艺术价值。本文针对白族木雕现存问题,就如何保护白族木雕,特别是对白族木雕在今天都市化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白族乡民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乡招待客人就餐,最喜欢设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 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一般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锅里炖着鸡、鱼、鸭、肉等美味佳肴,一只铁撑 架骑在火中,柴火噼啪地响着,火苗呼呼地舔着锅,锅内扑扑腾腾飘着浓浓的香味。柴火的 香和菜肴的香便弥漫在整间屋子里…… 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是菜味极辣,品种多样。山里人炒菜最讲究“辣”字,素有“土 家族人不怕辣,苗族人家辣不怕,白族男女怕不辣”之称。菜的品种很多,全是自家种的。 如“…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04,(11):10-11
即时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0年度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几个城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县级市。  相似文献   
6.
<正>张家界白族人在婚礼活动中,沿袭一种“告祖”习俗。所谓“告祖”指白族人在结婚前一个晚上,邀集七八个能说会道专门侍候婚礼仪式的礼生(又称儒生)和一班围鼓唢呐手,在堂屋里举行一场祭祖先  相似文献   
7.
一个是年过七旬,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上海老人;一个是丈夫疾病缠身,家境困难的湘西土家妇女,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共同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8.
彭晗 《民族论坛》2009,(9):8-8,7
<正>仗鼓舞,欢快祥和;霸王鞭,粗犷大方;打花棍,铿锵有力;击渔鼓,古朴明快。一会儿"兔儿望月",一会儿"二龙戏珠",一会儿"明月戏蝉",一会儿"鹞子翻身"。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不管您是从哪儿来的客人,当地热情好客的白族群众都会给您献上丰富多彩的白族传统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9.
白族档案史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族档案史料是以白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秦至西汉、东汉至唐初、南诏国和大理国、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 ,主要包括碑刻、经卷、画卷、家谱、族谱、民俗、名人档案等类别 ,各类档案的形式、内容、价值等 ,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白族是历史悠久的稻作农耕民族,在白族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形式各异、内涵丰富的稻作祭仪。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稻作祭仪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文化变迁。文章在论述了白族稻作祭仪的变迁原因和变迁形式的基础上。指出了面对变迁怎样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