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英国 《社区》2002,(12):10-12
28岁的史月拿着一纸求助信奔走于各媒体,目的只有一个:挽救她年仅4岁的儿子周广亚垂危的生命。两年前,小广亚患上了腹膜后细胞瘤,在耗尽数万元治疗费用之后,而今,他的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 ,国学内部的有识人士曾先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清理之前 ,发动过一场以“保存国粹”为号召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敦促国学自我更新 :他们对内主张重新梳理国学内部各部类的关系 ;对外则采取引进西方学理以重新审视国学价值的方法。 2、提出国学自我更新的限度 :他们针对当时留学界掀起的盲目跟随世界潮流的做法 ,主张中西文化不能相互取代 ,国学必须保持其应有的特色。这场自救运动虽由于外部原因而流产 ,但其内在的价值至今仍有其持续不衰的启发力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12,(21):74-76
近来.我们见识了种种意外死亡事故,有大马路上开车淹死的,有走在路上遭遇地陷的,有掉下三十米深井的……现实生活似乎越来越印证了卡夫卡的那句话:真正的道路如一条贴近地面的绳索,“与其说是用来行走.倒不如说是用来绊人”一那些绊倒的人或许永不再回来.而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看了那么多非正常死亡事件,我们不得不学习一门新的生活必需课程:如何防灾,如何自救,如何逃生。  相似文献   
4.
自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中国以来,有关女性的生存探索及其独特的人生感受的探究,已成为当下文学研究的重要向度,而对男性作家的"性别意识""性别想象"等问题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常态.曾一度被称为"男作家里的女作家"的弋舟,凭借其独特的眼光与对女性幽暗复杂的精神世界的把握,为我们展现了当下女性普遍的生存困境.《战事》中的丛好在与生活几经决裂之后,才得以窥视到女性生活的全部真相,衣冠如雪的骑士并不能拯救为生活所困的少女,依靠他者拯救的生活终将以失败落幕,唯有燃起自救的火焰,她们才有望挣脱黑暗、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我国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何加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办法,以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失独”者的自救与互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7岁的武汉人李铭兰是一位“失独”者,13年前,她的独子突发脑溢血去世。2007年9月,走出阴影的李铭兰带领多个遭遇类似打击的家庭,注册成立了关注“失独”者群体的公益组织“连心家园”,使有相同经历的家庭相互鼓励,抱团取暖。  相似文献   
7.
王开珍 《当代老年》2009,(10):43-43
有空巢孤独感的老年人,可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心理自救: 认知疗法 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8.
回到"人民-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破困自救的基本方向。"人民-文学"汲取了"人民文学"和"人的文学"的合理成分,确证了"人民"与"文学"的辩证关系,厘正了人民的真正需要与文学的现实发展之间的有机关联,是一个"以人民为导向"又不简单地"唯人民至上","以文学为旨归"但又不机械地"为文学而文学"的开放性范畴。在其指引下,中国当代文学有望"止溃向善"。  相似文献   
9.
一位母亲流着泪说:我的儿子23岁,非常懂事,刚参加工作就突然离我而去,再也回不来了。  相似文献   
10.
正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可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小受尽旁人的冷嘲热讽,在父母的叹气和眼泪中长大,没人肯给他们机会实现梦想。自卑、孤独和愤怒像毒蛇一样夜夜啃噬着他们的心,是自救还是等待救赎?2013年10月30日,已经入伍一周多的于鑫给汪立彬打来电话,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圆梦后的激动和狂喜。汪立彬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听着,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接到过多少回感恩的电话。开办口吃学校以来,他已帮助300多个孩子找回了人生,找到了幸福。原本不敢上学的孩子,成为班里最活跃的尖子生;因为找不到工作,绝望想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