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舟曲泥石流救灾过程中,各个宗教信众展开自救,表现出了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宗教职业者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开展各种超度仪式,满足了幸存者和死难者在精神层面的诉求,为抚平民众的心灵创伤,寻求心理安慰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安定人心、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作用,所表现出的人本主义情怀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舟曲藏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对舟曲藏族服饰进行分类,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揭示舟曲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力图向世人展示舟曲藏族服饰最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舟曲藏族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藏学界对她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对舟曲藏族的婚姻习俗展开论述,在对舟曲藏族的婚姻过程进行“深描”的基础上探讨了舟曲藏族婚俗的历史、特点,分析了其中的特殊要素和现实意义,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岷山之南,白龙江边,一场强降雨不期而至。2010年8月7日24时左右,一股强大的泥石流如脱缰野马,嘶吼着冲进峡谷之中的舟曲县城,瞬间摧毁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小镇——舟曲。在舟曲救援过程中涌现  相似文献   
5.
马宁 《西藏研究》2012,(4):31-42
学术界关于苯教在甘南藏区传播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苯教在甘南藏区南部舟曲县流传情况的研究尚显不足。苯教在舟曲县的流传由来已久,形成了一套完整古朴的传承制度,使其传承至今,苯教宗教生态观在维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马国征 《中华魂》2011,(2):72-72
舟曲遭灾罹大难,九州四海齐救援。 军民携手争朝夕,再造河山建家园。  相似文献   
7.
藏族果卓这种民间歌舞形式已有千年历史。甘肃省舟曲藏族果卓,以其独具特色的原生形态被完整地继承、保留下来,它独有的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引起了专业艺术创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8月8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泥石流重创素有陇上桃源之称的甘肃舟曲县城,导致一千多人遇难。8月12日、18日,四川多地、云南贡山也相继遭遇到泥石流袭击。今年以来,我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干旱、洪水、泥石流,从四川到云南,从青海到甘肃,一波接一波袭击中华家园,每一次灾害都牵动着人们的心。8月15日,舟曲哀悼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哀悼,全国各地举行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15日5时28分,天安门广场下半旗,这是继2008年汶川地震和今年玉树地震后,国旗第三度为普通国民而降。  相似文献   
9.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舟曲藏族的年节习俗进行了详实的清理和描述,揭示其深厚 的民俗内涵,并对舟曲藏族的来源、历史、宗教等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甘南舟曲苯教文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文化源远流长,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象雄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同外来佛教的长期斗争和磨合,苯教文化从本土文化的主流文化、中心地带渐渐走向边缘化,最终散落于偏远的山区。甘肃甘南舟曲发现的苯教文献在内容、字词及标点符号,尤其在行文特征方面与敦煌文献有较多的相同点,对于研究古代藏族社会、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