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北平营业性舞场逐渐兴起,舞者队伍扩大,交际舞业"迅速极盛"。该行业在丰富城市娱乐生活的同时,却诱发了奢靡、享乐、纵欲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导致北平市政府一再禁舞。30年代初,北平舞业"盛极而衰"。北平的官方、民众、媒体在此间的诸般心态及举措反映了交际舞在该市散播历经波折,呈现出这一时期北平新旧观念并存、博弈的社会风貌,也说明北平的传统保守气质使其社会风尚的嬗变显现出相对迟缓的态势。从根本上说,该市的社会生态系统制约着其社会风尚变迁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2.
舞蹈语言由初级向高级发展,不同的级有不同“质”的审美层面,形成了舞蹈语言这个大概念中的层级性。  相似文献   
3.
由三个短片组成的《艺海风光》,是"联华"—"华安"公司于1937年出品的第二部短故事片合集,同样属于新东家凝聚人气、巩固市场的应急之作。这部近几年才对外公映的(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影片再一次证明,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中国电影制作主流,主要涵盖国防电影(运动)和新市民电影形态。对《艺海风光》读解的当下价值和意义在于,国防电影、新市民电影与新民族主义电影,不仅是战前中国电影生态的全部面貌,而且也是抗战期间能够被不同地缘政治接纳和得以发展的电影形态。  相似文献   
4.
正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以鼓作舞,鼓之舞之。在恩施地区,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打鼓方式,即将鼓背在身上击打,这种鼓叫"土家背鼓"。21年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民宗局精心呵护下,历经编导大胆创新,专家建言献策,演员用心演绎,2014年3月2日,恩施州《土家背鼓》走进了中央电视台CCTV-3《舞蹈全民星》录制大厅,成功将这一全国  相似文献   
5.
安代舞是一种蒙古族集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但近年来安代舞的创作呈现出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针对安代舞尴尬的发展现状,探索寻求安代舞发展的对策与途径,才能使安代舞重新展开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幼儿舞蹈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本文在遵循学前教育幼儿舞创编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与模仿性动作融进舞蹈创编过程,并借鉴道具使用手法增强幼儿舞的观赏性。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与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与艺术水平;通过对幼儿的细心观察与不断实践,使学生能够创编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深受幼儿喜爱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7.
安代是一种融合舞蹈、音乐、唱词于一身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博"是安代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什么时代,博都是安代舞中的灵魂人物,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安代舞的发展,"博"角色发生了不少变化。本文旨在揭示这种变化,并浅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更好的发展传承安代舞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乡土文化其符号内容庞杂繁复,尤其是她的故事性和先进性这两个符号内容,更是对现代中国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土文化的故事性是乡土文化发展的灵魂;乡土文化的先进性对于赣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冻鱼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而节日中的芦笙大赛既是一项娱乐项目,也是他们巩固族群意识、维系族群关系的方式之一.本文拟以民族学视野来探究冻鱼节芦笙大赛的行为及族群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因侗族芦笙习俗而形成的侗族芦笙文化,为侗族民众所喜闻乐见。侗族芦笙文化是一种礼仪文化,不尚武,只追求亲和。和侗族其他文化一样,其精髓就是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可以说侗族芦笙文化是最能体现东方文明的文化。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人类团结、和谐、友好相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