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冻鱼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而节日中的芦笙大赛既是一项娱乐项目,也是他们巩固族群意识、维系族群关系的方式之一.本文拟以民族学视野来探究冻鱼节芦笙大赛的行为及族群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因侗族芦笙习俗而形成的侗族芦笙文化,为侗族民众所喜闻乐见。侗族芦笙文化是一种礼仪文化,不尚武,只追求亲和。和侗族其他文化一样,其精髓就是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可以说侗族芦笙文化是最能体现东方文明的文化。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人类团结、和谐、友好相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张里侗寨,位处"百越襟喉"要隘的通道甘溪乡青龙界山脉脚下,属于珠江支流的源头村寨,长期以来,张里侗寨与周边的侗寨、壮乡、客家屯寨的交往(月耶)很密切,"赛芦笙""演大戏"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主要纽带。近年来,甘溪乡政府很重视文化旅游的推广,于是,很多文人骚客常常三五成  相似文献   
4.
5.
颜林 《四川省情》2007,(11):52-53
·苗族民俗·古风悠悠芦笙舞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据《辞海》载:"芦笙,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行更广。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芦笙舞粗犷纯朴,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论拉祜族“芦笙舞”及其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多姿多彩的“芦笙舞”集宗教、礼仪、生活、娱乐、艺术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拉祜族的精神风貌和“猎虎民族”的特点,成为拉枯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继承其传统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饶曙光 《中国民族》2012,(Z1):42-44
1951年,周总理调看《内蒙人民的胜利》时,建议最好是用少数民族自己的曲调和音乐。此后,一批音乐人通过电影开始兴起。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他们一直在努力摸索音乐民族化的道路。民族题材的特性,也使他们从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和语言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他们将音乐融合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  相似文献   
8.
芦笙是侗族人民常用的乐器 ,有着相当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 ,是侗族文化领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如今侗族芦笙正面临消失的危机 ,需要继承和弘扬 ,在弘扬中得到发展 ,沿着它本身的历史固有的文化内涵 ,创造出新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长鼓舞蹈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广泛流传的"芦笙长鼓舞"既使用长鼓又使用芦笙伴奏,且其所使用的长鼓比其他瑶族地区的要长、要大,在我国瑶族舞蹈史上较为罕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艺术特征,旨在继承和发扬这一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贵定县海葩苗芦笙长鼓舞积淀着当地苗族厚重的历史文化,这种集祭祖、生活、娱乐于一体的歌舞形式表现了当地苗族的人文精神,从中可以窥探海葩苗发展演变过程,是我们研究海葩苗重要的“活”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