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哥哥相继成家后,家里只剩下父亲母亲朝夕相处。父亲吹葫芦丝的时间更多了,微眯着眼,侧歪着头,一副酣醉的神态,母亲则在一旁听得入神……见他们每天过得都这么快意舒畅,便向父亲讨教快乐的秘诀。父亲沉吟半天,一脸诡秘地说: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种了一株仙人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是文化形象的典型与装饰代表。笔者通过探索中国传统吉祥符号葫芦纹、葫芦雕刻工艺以及音乐艺术中的葫芦丝文化,深入探究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吹葫芦丝。 每当我没事的时候,我就常常拿起葫芦丝,自己在家里面吹上几支曲子。 我很喜欢葫芦丝,因为它的声音很好听,郁闷的时候,我吹葫芦丝就能忘记烦恼。快乐的时候,我吹葫芦丝就更加快乐。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葫芦丝音乐虽然是民族音乐的沧海一粟,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葫芦丝乐曲的艺术表现形式日益丰富,葫芦丝音乐教育日益普及,葫芦丝音乐活动日益频繁,葫芦丝音乐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葫芦丝音乐的功能不断拓展到礼仪、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审美教育、审美娱乐、医疗保健、环境重塑、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退休后,闲暇时间一下子多了,便产生了失落感,觉得日子过得百无聊赖。我想:老年人一定要努力充实自己,可不能错过了最美的夕阳红啊!我想起年轻时想学又没有机会学习的乐器葫芦丝,现在,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我要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这种民族乐器,音色优美,价格实惠,便于随身携带,我下定决心开始学习葫芦丝。  相似文献   
6.
阿颖 《女性天地》2010,(9):26-28
三拜师门,农家丫头有个倔强梦想 1979年12月4日,刘程梅生于湖北省恩施市崔坝镇腰牌村,父亲刘世华和母亲张家绪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人靠几亩薄田维生。  相似文献   
7.
潘其华 《老友》2011,(8):69-69
我在上期介绍了葫芦丝的构造、按孔手法及几种常用的演奏技巧,本期将把未介绍完的常用演奏技巧继续作一讲解。  相似文献   
8.
刘通 《山西老年》2011,(1):30-30
在山西省老年群众文化艺术团体中。有一个由33名团员组成,平均年龄61岁,最大年龄78岁,充满激情的“葫芦丝老年艺术团”,在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公益演出就达数百场,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他们把悠扬的葫芦丝乐曲吹出了国门,日本、韩国都留下了团员们“传情送爱”的美好乐章。  相似文献   
9.
潘其华 《老友》2011,(7):69-69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之为"筚郎叨"。其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德宏、瑞丽等傣族地区。葫芦丝音色优美,发出的音律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绵柔,极富亲和力,擅长于表达柔和、细腻的情感,常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将葫芦丝引进学校,引入课堂,营造了全校师生学葫芦丝、吹葫芦丝的文化氛围,将创建民族特色文化校园与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特长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