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输出是改革开放后西海固人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由于自身素质原因,西海固回族的劳务输出去向以周边城乡为主,劳务输出种类以重体力劳动为主,收入有限。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给西海固回族社会带来了较大变化,尤其表现在转变传统观念方面。  相似文献   
2.
宁夏西海固诗歌是宁夏固原地区六县本土诗人所创作的诗作,是西海固文学的组成部分,是宁夏诗坛具有集团军性质的中坚力量。西海固诗歌的成因与苦难的环境、当地的诗歌氛围和诗人自觉创作意识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在创作上具有本土化、民族化和传统化三大特点。而跨越地域、泛文化意义、现代手法的介入等,使西海固诗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惊蛰和春分之交的时节,本刊记者赴宁夏采访组稿。激流奔腾的黄河两岸,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处处洋溢着大自然万物复苏、春意萌动的时令气象,时时展现出回汉各族同胞团结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宁夏是一个"小省区"——面积小,人口少,而我们却感受到宁夏在这个春天齐心前行的步伐、气势不小,尤其令人振奋。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张  相似文献   
4.
固原市生态移民对回族地区的生产文化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帆 《现代妇女》2014,(5):273-273
在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恶劣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黄河灌区能够得到便利灌溉的地方,实现异地扶贫开发,寻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是生产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在促进移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移民群体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文化变迁的过程中,移民对此时此景文化的社会适应状况成为我们观察文化、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西海固     
《中国民族》2008,(11):28-28
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是宁夏固原市的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原州区,以及中卫市的海原县和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等8个贫困县(区)的总称。在这片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宁夏全区70%的回族人口。  相似文献   
6.
林燕平 《中华魂》2012,(12):27-29
林燕平,日本东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充所研究员。作为一名归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她自2002年走进宁夏后,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在西海固农村一线实地调研。先后走访了上千户农家,真实记录了当地农民生活现状,撰写的多篇调研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她成为当地老百姓最尊重的“林老师”,并先后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十数家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西海固常以其贫甲天下而为人所知,这块土地之下似乎有地火在涌动而显干涸焦灼,但这一方生民如野草般生生不息的生命却顽强而坚韧。或许是这沉默的大地榨干了人们躁动的血脉,或许是祖祖辈辈已习惯了这般的生活,或许是人的生命已与这大地融为一体,在西海固人的生活中苦难和艰辛已成为其生活的平常内容,他们无时无处不是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宁夏西海固的回族民间刺绣习俗源远流长,工艺独特,种类多样。近年来,回族刺绣在向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传统工艺面临萎缩甚至失传的危机。为保护和传承此项工艺,发挥回族民间刺绣非遗传承人“传帮带”作用,培育刺绣新人;将回族刺绣工艺引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进行教育传承;回族刺绣民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等举措应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12,(6):158-159
"贺兰守护米粮川,六盘牵出丝绸路;黄河浇出银川城,清水不弃西海固。"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宁夏专辑"的封面文字,在这段话上方,还有一个大标题"山水演绎的富饶与贫困、光荣与梦想"。——题记  相似文献   
10.
宁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构建和谐社会应瞄准以下目标去努力奋斗:构建城乡一体,山川互济的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社会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山川差别。构建能够促进创业发展、适应人才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宁夏成为最适合创业发展和吸引人才的一块热土。构建公民自治、平等参与、法制健全、民意畅通的民主社会和法制社会,使宁夏成为既有民主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安全有序又充满活力的一个民族自治区。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生态优美型的社会,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和谐共处的民族示范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不断缩小民族差别,增进民族的凝聚力。构建以先进文化为主导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思想环境和舆论道德环境,确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全社会得到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