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谷苞先生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卓尼藏区调查为中心,重点分析了谷苞先生对边疆经济问题的研究。谷苞先生的经济人类学思想从云南魁阁时期开始逐步形成,他对呈贡化城乡的公共组织的分析为他后来在卓尼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学理基础。在卓尼研究当中,谷苞先生采用了和其他魁阁成员完全不同的理论进路,更加集中于经济制度与地方政体及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对谷苞先生藏区研究学术史的回顾,本文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在近代经历了一个内部多元政体的复杂互动过程,土地的政治和经济双重面相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前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关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思想,进而将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关系;同时,谷苞先生认识到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前提,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这是谷苞先生最重要的民族学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并对中华民族进行长时段的形塑。谷苞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理论,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梳理谷苞20世纪40年代初有关云南乡村基层行政的研究,认为谷苞化城研究所提供的田野经验呈现了一种乡村共同体的秩序生成方式;通过对谷苞的化城研究与魁阁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的比较与讨论,以及对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相关理论的观照,文章认为谷苞化城研究中所蕴含的理论设计与经验事实间的张力,实际上反映的是两种社会理论的张力。在这一意义上,谷苞的化城研究为我们审视社会理论的多种可能性以及通向一般社会理论的讨论提供了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谷苞先生在学术生涯早期参与的魁阁研究为起点,追踪其学术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讨论其西北民族研究的问题意识、学术理论与方法的内在理路。谷先生的民族研究在继承魁阁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方法的同时又对其扬弃,形成了一种综合社会调查、经济类型学与文化史研究的民族学。这一风格的民族学基于谷先生之西北民族研究经验与中国民族学的整体观照发展而来,并在其对多民族统一之中国的阐释中得到集中体现。谷先生的民族学对于理解西北民族研究与中国民族学的历史和现状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景山 《西北民族研究》2012,(3):154-171,153
谷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本文对他的生平进行了简要而系统的介绍和论述,同时也高度地评价了他对西北地区民族学的调查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农牧区长期并存和相互促进是中国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中华一体离不开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主体参与和贡献。我们不应从农业中心立场或草原中心立场来认识中国,而应从实际经验出发来洞察区位内和区位间的复杂关联。谷苞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和文化关系史的研究,建构出理解中国的农牧区位关系论。农牧区位关系论不仅论述农牧区内的经济社会类型和农牧互构,而且从农牧互依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方面论证中华一体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动力。农牧区位关系论将微观研究、宏观社会和历史演变贯通起来,呈现了认识中华一体的知识生产路径、方法和思想。农牧区位关系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的重要成果,是民族学研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学术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谷苞先生基于传统边疆“文化主体性”叙事中轻视边疆人文贡献、单线叙事遭遇挑战以及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民族区域观”等理论基础,提出中华民族共同性思想,其内在涵括农业区和游牧区的互补共生、农耕与游牧均依托土地辛勤劳作以及两大区域均秉持“大一统”理念等内容。该思想既有别于传统的边疆观,也跳脱出西方“共同领域”内在逻辑,为赋能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谷苞先生从中华民族多元主体交融互动的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提出中华民族共同性思想理论,对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