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里,是中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这里,享有"中国旅游的缩微盆景"之美誉。这里,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沙坡头,贺兰山横亘黄河之阴,腾格里沙漠连绵黄河之阳,一水中分,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为世界奇观向全球推出。这里,曾留下过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踏破贺兰山缺"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等不朽诗篇……这里,正逐渐成为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和中国"向西看"的契合点,着力打造"中  相似文献   
2.
张葳 《中国民族》2007,(12):38-39
2007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报送的《贺兰山岩画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支持。这是设立国家社科基金以来,银川第一次得到,整个社科界为之欣然!承担这个课题的人是“银川市拔尖人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先进个人”、银川市唯一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获得研究员职称的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主任贺吉德,一个长期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但又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工作的宁夏历史文化专家。  相似文献   
3.
林旭 《民族论坛》2006,(3):16-17
春去夏来是贺兰山最为妖艳的时节,草青得滴得出翠来,树绿得冒得出油来。受宁夏回族自治区专门负责重建西夏文化的相关部门的邀请,四川丹巴县的卢阿姆等三名美女出访宁夏,认祖归宗。她们身着西夏皇宫服饰,樱唇含笑,俊目流盼,略带点西方风味的俏丽容颜与无可挑剔的风姿,在美丽的贺兰山立即引起轰动。丹巴有个美人谷,美人谷里有美人,人们奔走相告。爱慕的、探奇的、惊讶的、审视的、赞赏的、好色的,各色各样的游人涌进了丹巴,在一个个沟谷间、古碉下、寨子里,挨着、挤着、移动着,一伙比一伙热闹。笔者不久前也被挟裹进了这股寻幽访美的热流中,…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贺兰山主题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政治环境、文教事业等地缘因素的共同构建下,诗词作品中的贺兰山突破以往单一的政治地缘形象而呈现出丰富多元的书写维度。一是地理空间维度,以山峦景致咏江山之胜,以贺兰晴雪为代表的景致呈现出书写群体对边地宁夏从疏离到欣赏的情感转向。二是文化空间维度,以塔林佛寺文庙反映儒释道三教相交融的文化氛围。三是心理空间维度,以历史遗迹抒怀古思今之情。明清贺兰山主题诗词的重要研究价值在于贺兰山文学景观的审美形象和文化内涵的变迁过程就是其逐渐与中原文化不断建立联结关系的过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5.
宁夏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其组合在国内很多方面具有垄断性。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带最有效的途径是创新旅游主体的经营机制,加大培育市场主体力度。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实现产权多元化,推进旅游景区(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要加大力度,整合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传统注解《山海经》的基础上,综合传统各派的主要观点,通过研究和分析《西山经》和"泑泽"的地理方位,以及《山海经》中"里"和"仞"等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后,全面探讨了《山海经》中总共多达20处所记载的昆仑的地理形势,从而对《山海经》中昆仑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得出结论认为《山海经》中的"昆仑"是指今贺兰山。  相似文献   
7.
①这张照片是1971年中宣部五七干校家属队的合影。这所干校位于银川市贺兰山下荒凉的山坡上,附近没有村镇。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女性要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和泥做煤饼子,还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甚至大小便  相似文献   
8.
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构建园本课程,就是将贺兰山岩画文化中所蕴含的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以非制度化的方式转换为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要素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机融合,构建包括园本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体系、课程评价制度等多个要素协调发展的园本课程。通过提升教师的本土文化自觉、增强幼儿本土文化体验、拓展园本课程的时空范畴、开展主题课程等实践途径来实现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没有显赫的声誉,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优越的地位,然而,它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追求着一座大学的卓越。在砥砺中成才,在无声中爆发。短短几年成为国内最有特色的民族大学之一;这里的英藏黑水城文献整理与研究、贺兰山与大麦地岩画研究、粉体材料和特种陶瓷研究,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史学研究方面成果不断,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