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6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458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543篇
人才学   168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034篇
理论方法论   523篇
综合类   5090篇
社会学   664篇
统计学   54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20篇
  2010年   731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路易丝·文奇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从奥维德时代到19世纪初那耳客索斯形象的多重意义,重点分析了神话故事的原型意义及相关联的三个母题:影像母题、错觉(或幻觉)母题和认知母题。认为自12世纪该主题即被确立,此后几个世纪里影像和错觉(或幻觉)母题得到强化。那耳客索斯形象是骄傲的傻瓜,他被虚假的快乐和表象所欺骗,而认知母题几乎被忽略。14世纪的新阐释,那耳客索斯则成为善于遗忘的男人; 15世纪则成为关注美的物质形态的男人; 17世纪强调这一形象的情色和感性元素; 18世纪讨论了两种自恋的区别,一种指向自我认知和对人性的认识,另一种是导致贫乏无知。该著还提出了关于"历史"主题的概念,以及关于题材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价值的问题。但该著并未揭示"那耳客索斯"母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儒学反对武力和战争的态度有异,王阳明及其后学中的用兵者愈发强调兵将的重要性。其军事实践的最大特点是从工夫论的角度融摄兵学。孟子所言“不动心”与“养气”等不仅是文士的修身工夫,亦是兵将必备的心理品质。危险的兵事处境成为一个特殊的修身场域,提升了阳明等人的为学进境。阳明学人的用兵实践是阳明学“事上磨练”之工夫论旨趣的一个生动呈现,既彰显出儒学工夫论的实地用功的特质,又是对传统兵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5.
6.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妇女学(Woman’s Study)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高校。加州圣地亚哥大学于1970年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妇女学系,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第一个妇女学系。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范畴,与妇女学的诞生、发展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诞生的。学者们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引入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并由此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张琦 《生存》2020,(14):0210-021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下,社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交往环境受到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冲击,生活节奏和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对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这让身心正处在成熟阶段的中职学生而言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职生学困问题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岷州茶马司的建立是明末官营茶马贸易改革的重要举措。明后期随着商茶的崛起和私茶的大量泛滥,本就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官营茶马贸易失去了其垄断地位;在这一时期蒙古诸部入青海又引起了包括岷州地区在内的西北藏区的动荡;此外,岷州地区是明代茶叶运输路线的主要节点,私茶泛滥情况严重。明政府在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后增设岷州茶马司。  相似文献   
9.
10.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科学提炼概括出的新青海精神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是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设实践中迸发出的意志力量,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崇高品质。本文深入阐释剖析了新青海精神产生的渊源和内涵,并提出了新时代大力弘扬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