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阳是屯溪古老文明的见证。公元208年汉王献帝就在这里设犁阳县.晋改犁阳为黎阳。“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黎阳千百年来成为皖浙赣边陲商业中心和新安江流域的码头重镇。黎阳历代均为皖南徽州的商贾重镇.有“明清的屯溪,汉唐的黎阳”之说。历来被商家看作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2.
在在 《北京纪事》2011,(10):60-62
关于人生 吴秀波生于北京,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药店职工。他从小在长安街附近的永安里外交大院里长大,小时候的吴秀波在小孩堆里并不出众,甚至有点蔫。  相似文献   
3.
北叔 《晚晴》2020,(2):62-62
如果时光能倒流,希望可以避开所有不如意,希望能够阻止疫情的发生,希望今年的春节只有欢喜没有沉重。但,2020终究无法重来,已经发生的事情也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的去面对一切。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13,(5):F0003-F0003
赵修柱,湖南湘潭人,1931年10月出生,幼年受母亲的影响,喜爱美术,早年就读于湖南华中艺专。1950年2月在南下部队文工团当场作画,被优先录取。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后长期在《铁道兵》报作美术编辑。美术作品以版画见长,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以及法国、日本艺术馆收藏。他1964年创作的套色版画《黎明》获第一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展金奖。1967年创作的巨型版画《大海航行靠舵手》轰动一时,被誉为“时代记忆”。  相似文献   
5.
静静爱     
诸多频道热播的谍战大戏《黎明之前》中,再一次看到他,吴秀波。新的角色,新的味道,新的风格,但依然迷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客体语,体态语和副语言三个层面分析非语言交际在电视剧《黎明之前》中角色塑造中的作用。客体语为故事的发展提供时代背景,而一些道具物品成为剧中人物的标记性声色。身势语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暗示,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话语交际起到了丰富、强化甚至逆反的作用。《黎明之前》的台词量明显少于同时期的一般电视剧,非语言信息的应用为该剧带来浓重的艺术特质,增强了该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7.
读来读往     
小时候识字较多后,逐渐逐渐地能看书了、也十分想看书。越看,识宁越多、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想找书。父母没多少文化,家里没几本书。有个大抽屉,我在那里翻出了《俄罗斯童话故事》、《烈火青春》、〈过年》、《黎明的河边》、《抗联女战士》。  相似文献   
8.
在2003年7月2日第27届联合国遗产年会上,国际自然联盟(IUCN)负责人吉姆·桑塞尔博士在关于中国“三江并流”的陈述报告中特别提到:“三江并流有中国第一的丹霞地貌区——丽江黎明,无疑它也是世界一流的。”从丽江古城出发到长江第一湾石鼓镇之后,溯江而上50公里,再沿金庄河西进  相似文献   
9.
邵海燕 《经理人》2006,(9):114-115
她在评级业“黎明前的黑暗”里坚守了十三年见到何敏华第一眼,就让人感觉到她的与众不同。尽管身为国内最大信用评级公司中诚信国际常务副总裁,但她很少讲大段的管理理论和成功案例,她平和,执着,谦逊,克制,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沉静领导》中所描绘的管理者。执着,也是一种决策能力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座大厦里,何敏华兴奋地忙碌着,“去年央行的短期融资券放开了,中国的信用债券时代才到来。公司十几年的积淀,终于迎来了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真正开始发展的时候,而且公司马上又要与国际评级巨头穆迪进行资金、管理和技术的全方位合作。”这种时候,无…  相似文献   
10.
美术的产生与人类进化是同步的,人类为了生存,在漫长的劳动岁月中,开发双手的同时也使头脑发达起来。从旧石器时代起,原始人类留存在洞窟上的壁画、岩壁浮雕和各种小雕像,就开始谱写了人类美术发展最早的篇章。原始人制作的美术作品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艺术行为,大多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他们画动物,目的是在于识别动物或是出猎前为保证打猎成功而举行狩猎仪式时所用。难能可贵的是原始绘画中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如此出色,使得现代人都不得不发出赞叹,这表明原始人在同动物打交道时,对动物的形象、习性非常熟悉,加上人类对形象描摹的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