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经济规律发展的结果."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新构建的核心问题是"单极化"与"多极化"之争.在"后冷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已从多个方面异化成为了美国化.此种国际政治经济现实,决定了中国应该采取"把握大势,找准位置";"立足周边,广交朋友";"韬光养晦,潜心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探讨了WTO争端解决"美国化"的程度并阐述了该实质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入世后发生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总结出阻碍中国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四大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尤其是建议要注重利用WTO规则维护利益、利用谈判磋商进行补充、大力储备专家库资源和转变国内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后,大量东欧、南欧新移民涌入美国城市,受到本土主义者的强烈排斥。"新"、"旧"移民团体之间的对立,导致美国社会面临撕裂的态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确立了公民教育的"美国化"目标,有效地促进了新移民子女对城市主流文化的了解、对民主思想观念的认同以及对美国主流生活的融入,保障了美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长治久安。进步时代"美国化"公民教育的举措,引发了对目前我国农民工及其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末拉美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开展了建立已私有化、自由化和全球化为标志的外向型市场经济改革。改革结果没有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合理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拉美化"问题。究其根源,是拉美各国经济改革中产权制度分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产权的集团垄断、私有化产权分配过程缺乏公平、外资影响产权结构和大企业与小企业产权不平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伊斯兰圣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令人注目的、不可规避的现象,它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传统化带来了巨大挑战。伊斯兰是中东传统化的核心和精髓,伊斯兰圣战是伊斯兰精神的典型体现和外化。有挑战必然有应战,伊斯兰圣战就是伊斯兰传统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应战。该从历史学、宗教学和国际政治学的视角,分四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歌颂欧洲移民冒险精神、开拓精神的经典作品.本文用后殖民主义的模拟性和不适应性理论,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探讨移民在多元文化中被美国化(即同化)的过程,以及移民由于文化身份的多样性而产生的精神上的困惑和不适应性.通过对此分析,作者试图解读凯瑟关注欧洲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原因,以及她对这一群体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匈牙利移民的美国化进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处于盛世的熔炉论在实践上作为神话的破灭过程。就其促成因素而言,其中既有美国白人的民族偏见与排斥,也有匈牙利移民对本民族文化难以割舍的情结,还有匈牙利政府为动员移民回国的努力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使匈牙利移民和其他外来移民群体一样,在适应美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保留着本民族的特征,由此奠定了美利坚民族多元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Home Cultures》2013,10(2):159-177
ABSTRACT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are very different in their spatial outlook and in the way housing is organized. In Belgium individual private dwellings predominate whereas in the Netherlands social housing and planned neighborhoods are much more common. This article aims at unraveling the histories and sensibilities that led to this situation. It argues that the well-known diverging histories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make up only one explanation, which needs to be complemented by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processes of mediation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adopted by both countries. In tackling the postwar housing crisis, Belgium chose to stimulate private initiative by providing tax incentives for home builders. The Netherlands, on the other, hand mitigated the housing crisis by planning new estates of social housing, using new techniques of prefabrication that led to standardized flat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process of mediation, oriented towards “correct living,” was dominated by a national organization, which resolutely advocated modernist design as the most rational way to organize the home. In Belgium the task of mediation was taken up by “pillarized” social organizations rather than by a national institution. This resulted in a much stronger bottom-up influence from ordinary dwellers, who convinced their organizations to soften the modernist approach in favor of more traditionally inspired homes and interiors. The Belgian way of organizing home cultures thus came to resemble much more an “American way of living” than its Dutch counterpart—contradicting the prevailing literature that tends to stress the Americanization of Dutch culture while ignoring such patterns in Belgium.  相似文献   
9.
《口没遮拦的人》为197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集中反映了小说家对犹太族群和美国主流社会关系的思考。贝娄在小说中借"口没遮拦"的叙事人肖穆特之口,对比并深入分析了三位犹太裔美国人努力实现"美国化"的方式和结果,展示了"美国化"的尴尬,进而揭示出美国主流与边缘社会之间存在的鸿沟。小说中主人公对自我进行了反思,贝娄更是对"美国平等"提出了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对于个人、族群乃至整个美国社会来说都具有深刻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