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晋文公二年 (前 63 5年 ) ,晋侵伐、迁徙阳樊、原二国 ,取苏之温、州、陉、四邑 ,又取周之组、茅二邑 ;晋文公五年 (前 63 2年 ) ,取卫之五鹿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吴梅村《圆圆曲》,作于明清易代期间。历来论者,皆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为讥刺吴三桂,虽然不误,却不免失之皮相。结合明清之际史实读《圆圆曲》,互相参证,诗人创作之幽怀孤抱乃得昭然:盖借圆圆之遭际,抒兴亡之悲恨,于当日民族之劫难作沉痛之反思,表层刺吴讽陈,深层刺清,于崇祯帝自杀弃国之不智,深致惋惜,矛责及李白成军之“荒宴”,故不能承担内安外攘之历史责任。诗人的立场是民族的立场,而非仅明朝遗民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明清世情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要特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补经史之不足,《金瓶梅》与《红楼梦》堪为其中代表.二书中涉及宗教文化的描写带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反映出当时民间信仰与实用功利的关系,同时塑造了不少逐利鄙俗的师尼僧道形象,亦是当时释道逐渐衰落的真实写照.而与人物家庭相关的婚丧习俗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各种形态的婚事描写、完整周详的丧礼叙述等,均反映出明清时期真实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5.
道教中的老师国师说是老子善变思想的内容之一,国师院宣称老子得道升天后,随时而出,辅助人间帝王治国理政。南北朝时期,寇谦之和陆修静领导的的道教改革运动,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老子国师说的宗教意蕴,是促使道教在这个时期由民间向上层,由反抗向合作发生转变的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在叙事转换技巧方面已相当成熟,而且理论上也有了相当建树,提出叙事转换须具有简捷性和隐蔽性的要求。同时,在对一些经典小说的评点中,评点家们通过具象性的描述,总结出几种有别于西方叙事理论的一些概念,如"间三带四"、"横云断岭"等。这些概念形象生动,适应了中国读者的审美阅读习惯。它们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单向性和艺术结构的平面化,建构了一个多线发展又浑然一体的立体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邓庆平 《求是学刊》2007,34(6):150-155
明代全国普设卫所,至清初方裁改,这一延续了数百年的历虫演变进程,对地方行政区划和基层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明清时期蔚州地区在经历蔚州—蔚州卫—蔚县的政区演变过程中,社会资源的分享与重新配置为讨论的重点,生动呈现了卫所制度兴废与基层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适用性设计思想具有一种完整的统合性特征,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设计观念为其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它包涵了以人为中心的实用性设计理念、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适应性设计理念、以人与社会关系为核心的服务性设计理念三方面的基本内涵,其包涵的文化价值对于当代设计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州学刊》2010年1期发表的常法亮《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一文,由于作者不谙唐代的有关典章制度,以及存在着文献学功底欠缺、想当然下结论、没有读懂原诗等多方面的弊端,因而所分析的王维入蜀游、知南选、受制出使南阳等开元天宝间的行迹,全为错误。文章就该文的这些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评析,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春秋谕祭"是明代朝廷给予因显灵而"御大灾、捍大患"佛山北帝神的褒奖,是祭祀北帝的国家祀典。自明代景泰年间到清代,每年分春秋两次举行,仪式隆重,规模壮观,是佛山上层士绅的特权,而民间酬神谢恩的"醮仪"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参与祭祀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与神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给了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官祀与私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有利于增强佛山民众的归属感和佛山地方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