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4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4篇
人口学   185篇
丛书文集   647篇
理论方法论   182篇
综合类   3546篇
社会学   621篇
统计学   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古道教仙传中,"食桃修仙"母题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在探究该母题产生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桃"被仙化的多重原因。就外因而言,桃被仙化与神仙信仰的广泛流传有关。就内因而言,桃被仙化与桃特殊丰富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进而以"食王母桃"这一母题为中心梳理"食桃修仙"母题的流变。该母题的流变与桃被赋予的神效和异形密切相关,由此导致"食桃修仙"母题呈现出神异浪漫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Previous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temporal ordering of childbearing and marriage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 meaning of first-time marriage. This article aims to obt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making of first-time marriage in relation to childbearing. Narrative interviews with 16 brides and grooms in 8 couples in Sweden were conducted. The material was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temporal ordering of childbearing and marriag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of marriage does not only relate to the temporal context. Social factors such as social class or family formation might also be relevant for how meaning is construct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making as a relational process constructed within particular contexts.  相似文献   
3.
Although increasingly appreciated for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in developed societies, marital search models have yet to be widely applied to developing nations.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marital search models to marriage timing in Mexico. The analysis compares separate models of union formation for men and women that include individual and marriage market predictors. Results show that union formation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uncertainties surrounding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arriageable partners. Improvements in women's economic position do not diminish the attractiveness of marriage, as female independence arguments would suggest. Instead, they are a central force behi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behavior in Mexico. A central transformation identified in the analysis is the reduction in sex differences in age at marriage as women expand their education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的媵制及其盛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媵制指一个贵族男子娶妻 ,这个妻的侄、娣 (妹 )也随同她一同陪嫁 ,这侄娣随姑、姊同嫁一夫的婚俗 ,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和士大夫中相当盛行 ,对春秋时期的政治联盟、社会稳定和婚姻外交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制度的盛行 ,不仅与史前文化的遗存及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继承制有关 ,而且与春秋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5.
契丹诗歌留存不多,但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却十分丰富。契丹诗歌的演进过程,就是契丹民族汉化进程的形象展现。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契丹民族的习俗由“无礼顽器”到文质彬彬;思维模式由简单平直到二元对立;情感由简单粗放到委婉细腻;思想意识由原始状态到汉民族多种哲学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与深层道德结构--择偶、性的道德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男女在择偶和性的道德模式上存在着完全不对等的规范,男女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被长久地视为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究隐藏在择偶和性风俗习惯背后的不平等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7.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2,22(5):56-61
浓烈的悲情色彩和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融状态,是汉皇室楚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与现实政治带来的巨大痛苦、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及楚辞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密切相关。对母体文化的怀恋、残酷的政治现实、汉帝王后妃本身较高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倾情于楚声歌唱。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探讨了证券市场化解股份有限公司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的作用机制 ,并进一步详尽地分析了该机制发挥作用需要具备的条件 ,包括 :证券市场存在、证券市场具有完善的信息交流功能、证券市场有效性较高等。文章继而对照上述条件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好汉三项比赛从萨满教祭祀仪式演变成为衡量好汉的价值标准之后 ,渐渐渗透于蒙古英雄史诗之中 ,在原有完成任务式考验婚史诗的基础上 ,出现了复合式考验婚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比较分析了汉藏两民族美术创作诸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者认为,梳理两者的长与短是为了二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各自的美术创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